“海狼撞山”,真是因为主动声纳没开吗?

2021年10月2日 ,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发生水下碰撞事故后 , 美军对事故原因一直遮遮掩掩 。 直到11月1日 , 美第7舰队才发表事故调查声明称 , 该潜艇在南海水域相撞的物体是“未知的海底山” 。

“海狼撞山”,真是因为主动声纳没开吗?

文章图片
图1/3

(图片来源:美国The Drive网站“战区”栏目)
为什么最先进的“海狼”级核攻击潜艇会撞“海山”呢?类似的“海狼撞海山”的事故是否可以避免?潜艇水下航行时 , 又是如何避免碰撞等航行事故的呢?
今天 , 我们就借着“海狼撞山”这件事 , 根据公开的信息 , 聊一聊潜艇水下航行导航定位和避碰的手段 。
Part.1
没开主动声纳 , 是撞山的原因吗?
碰撞事故发生后 , 许多分析认为:核潜艇为隐蔽行动 , 主动声纳未开机是异致撞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
但是 , “海狼撞海山”这个锅真的要由主动声纳来背吗?
众所周知 , 声波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海水中有效远距离传递信息的载体 。 现在潜艇导航定位的主要设备声纳 , 就是利用声音实现水下导航、测量和定位的 。
声纳一词“SONAR”的来源 , 其实就是英文“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声音导航和测距)的首字母缩写 。
现代先进潜艇通常在艇艏装备球型声纳基阵、舷侧装备舷侧阵列声纳、艇艉装备拖曳式线列阵声纳等 。 特别是核动力攻击潜艇 , 可装备多达15部左右的声纳 。

“海狼撞山”,真是因为主动声纳没开吗?

文章图片
图2/3

(图片来源:凤凰网)
这些声纳按功能可分为警戒声纳、攻击声纳、探雷声纳、通信声纳、识别声纳、被动测距声纳和环境噪声记录分析、声速测量、声线轨迹测算声纳等 。
它们在潜艇上以基站的形式系统整合 , 用于对舰船等水面目标和潜艇、水雷、鱼雷以及冰山、海底障碍物等水下活动或固定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警戒、探测、定位和水声通信等 。

“海狼撞山”,真是因为主动声纳没开吗?

文章图片
图3/3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同时 , 潜艇声纳系统还能持续对活动海域声传播条件、本艇和环境噪声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 以便选择最佳的战术机动和声纳使用方式 。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 目前大多潜艇、包括核动力攻击潜艇 , 除在艇艏装备“主动声纳”外 , 舷侧阵列和艇艉拖曳阵列声纳等大多为“被动声纳” 。
所谓主动声纳 , 就是主动发射声波进行水下目标探测和通信等;
被动声纳 , 就是不发射声波 , 以被动监听方式、收集目标声响信息进行探测、定向和跟踪等 。
为了保持隐蔽性 , 潜艇声纳系统主要以被动工作方式为主 。
主动工作方式只是在鱼雷射击前 , 用以对目标定位 , 为鱼雷武器射击指挥系统提供目标精确坐标数据 。
可以这么说 , 主动声纳主要不是用来保障潜艇航行 , 而是用来实施鱼雷攻击的 。
根据公开可查的消息 , “海狼”级核潜艇装备的是AN/BQQ-10 ARCI V5声纳系统 。 其中 , 艇艏为BQS-13DNA型主/被动声纳 , 舷侧为六个(每侧三个)BQG-5型宽孔径阵列声纳 , 艇艉为两部拖曳声纳阵列(TB-16D粗线阵和TB-29A细线阵) 。 另外 , 还装备有BQR-20噪声测向声纳、BQS-24探雷避碰声纳、WLR-9A侦察声纳和WQC-2通信声纳 。
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海狼”级声纳系统极其先进 , 达到了攻击型核潜艇的最高水准 , 可以在本艇机动中使用被动声纳精确测量目标舷角等 , 精准解算远距离目标的运动要素 , 并自动生成火控诸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