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11月18日消息(采访人员马俊玮 实习生王莺澎 通讯员谷雪)近日 ,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学院两门课的课堂上 , 出现了这样的“新玩法” , 全景环形巨屏上出现“蛟龙号”“北斗”系统画面 , 教师来到学生中 , 沉浸式讲述导航技术、科研团队为国之重器贡献力量的故事 。 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课程首次走进西部高校 , 与塔里木大学、黑龙江工程大学一起 , 两地三校学生跨越4700公里同步共上一堂课 。
文章图片
哈工程云端线下见面课沉浸式感受导航知识的魅力 。 哈尔滨工程大学 供图
6月25日 , 哈工程校长助理、智能学院院长赵玉新教授为三所高校选修这门课的110余名学生共同讲授《导航定位系统》课程 。 赵玉新教授利用虚拟仿真全景资源、远程信息交流工具 , 向三所学校学生讲述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导航技术外延知识 。 他带领学生借助虚拟仿真全景资源沉浸式体验科技魅力 , 学习“蛟龙号”“北斗”系统等国之重器的科研故事 , 讲述哈工程立足“三海一核”特色 , 科研团队为国、为党、为人民潜心研究的精神 , 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
11月8日和11月15日 , 哈工程智能学院姚绪梁教授为哈工程63名本科生和远在4700公里以外的160余名新疆塔里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讲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 。 “下面这道问题 , 我们请塔里木大学的学生来回答一下 。 ”说着 , 姚绪梁将目光投向屏幕 。 为了让学生在新模式下收获更加丰满 , 姚绪梁针对同步直播课程特点梳理课件和教学内容 , 用动画方式更形象地展现电路流通过程 , 并在课程中设置了多处互动环节 。
“这个问题我们留给工程大学的学生 。 ”说着 , 姚绪梁点开线上教学平台 , 随机邀请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 “相比于普通的慕课 , 采用‘同步课程课堂’的方式 , 两边学生一同探讨 , 能将一个问题讨论得更加透彻 , 课程效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 ”姚绪粱说 。
文章图片
【跨越4700公里的大型“蹭”课现场 哈工程金课在西部“圈粉”】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 哈尔滨工程大学 供图
课后 , 学生们纷纷为这堂不一样的专业课点赞 。 “老师讲课很认真 , 也很细心 , 提问时逐步引导我们理解新知识点 , 既鼓励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 也让我们明白了问题的分析过程 。 ”塔里木大学电气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宋一航说 。
同步课堂利用互联网与沉浸式直播互动教室的优势 , 将课程原汁原味地隔空“搬”到多所学校 , 多机位摄像机对准教师、学生和授课课件 , 画面清晰 , 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切换 。 两地学生不仅能同步上课 , 还能一起参与课堂讨论 , 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与认识 。
据悉 , 2020年开始 , 哈工程智能学院联合智慧树平台谋划支持学院1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导航定位系统》课程依托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 , 结合学校科研团队在船舶与海洋装备上的科研成果与工程经验 , 以船海应用为特色 , 以导航技术为主线开展教学 , 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鲜明船海特色的专业课类型慕课 。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 依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 。 获得学校品牌课程立项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立项等资助建设 , 慕课于2020年8月上线以来 , 全国已累计22所学校线上学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