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千亿阵痛,财务持续好转,泰禾开始逆袭
----熬过千亿阵痛 , 财务持续好转 , 泰禾开始逆袭//----
"multi_version":false
文|AI财经社 张影
编|谢翊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 , 未经许可 , 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 。 违者必究 。
国庆节后 ,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罕见地出席了项目发布会 , 在冯仑、海岩、春妮等好友面前 , 他言简意赅地谈了自己的经营体会 , “伟大是熬出来的” 。
这是他2019年第二次公开露面 , 不久之前的6月份 , 黄其森还面向媒体 , 一一解读现金、负债、销售等情况 。 在此之前 , “现金、负债、销售额”是外界谈论泰禾的负面字眼 , 而经历近半年的调整期后 , 泰禾迅速转换发展路径 , 从此前一家激进扩张型房企转变为一家稳健效益型房企 , 寻求更为持续的发展路线 。
这样的调整 , 让泰禾迅速调换到“安全地带” 。 黄其森重点解读的问题 , 也从经营层面转向泰禾的管理团队和模式塑造 , 比如泰禾的管理架构、泰禾的理想、泰禾的产品服务理念等 。
转变缘自今年泰禾一系列持续回转的经营指标 。 在近期发布的三季度报告中 , 泰禾传递出一个信息:泰禾核心财务指标正在不断好转 。
种种迹象表明 , 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 , 泰禾集团正在逐步从“扩张型”向“效益型”转变 。 “促销售、抓回款、降负债” , 成为泰禾集团2019年的主命题 。
主动降速维稳 , 严控风险
早在2012-2014年 , 泰禾以800亿的大手笔 , 在北京、福建等一二线市场集中买地 。 迅猛的速度 , 让泰禾被扣上“冒进”的标签 。 但与此同时 , 大规模拿地的策略 , 也让泰禾的销售业绩得到持续释放 , 使其在2017年跨入“千亿俱乐部” 。
2018年 , 随着市场形势的转换 , 泰禾及时踩刹车 , 从积极扩张 , 转变为采取审慎的土地投资策略 。 然而 , 随着市场形势持续低迷 。 2018年年底 , 泰禾集团的现金流和偿债问题 , 成为外界最为关心的疑问 。
负面舆论甚嚣尘上 。 在2019年6月的发布会上 , 黄其森通过多项明确的经营数据 , 回应了外界质疑 。 黄其森表示 , “今年最后要兑付的债务不到100亿 , 我们在手资金100多亿 , 对泰禾这样的体量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 不要说100多亿 , 就算300多亿有问题吗?”
事实上 , 进入2019以来 , 泰禾将提高周转、加强现金回款作为财务管控的重心 , 欲通过加快项目周转、缩短开盘周期、严格考核项目回款等管理措施 , 严防经营风险 。
泰禾开始由快转慢 , 并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 应对流动风险 , 如启动抢收计划 , 加大销售优惠力度;转让多幅资产 , 保障现金流水平;放缓土地投资速度 , 稳健经营等 。
与此同时 , 2019年 , 房企融资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收紧 。 为了加强风险管控 , 上半年 , 泰禾对100多家合作的大小金融机构集中梳理 , 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 , 最终确定20多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 这个调整 , 为泰禾融资带来更大保障 。
2019年上半年 , 泰禾的资产负债率较2018年末下降2.28% , 至84.6%;净负债率较2018年末下降126.16% , 至258.69%;有息负债大幅降至1104亿元 , 较2018年末1376.2亿元减少272.2亿 。
而进入三季度后 , 这种转变在2019年三季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 尤其是短期债务指标已得到大幅优化 。 截至到三季度末 , 泰禾的短期债务为320.31亿元 , 比一季度末的461.23亿元减少近140亿元 。 泰禾的整体有息负债也持续减少至1042.3亿元 , 较上一季度减少62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