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性
黄颡鱼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生存临界水温1~38℃,最适生存水温22~28℃,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及成鱼主要以水生昆虫、小型鱼类、虾类、软体动物等为食,亦喜食高等植物碎屑、鱼卵、落水的陆生昆虫等,人工养殖时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
二、鱼塘建设

文章插图
黄颡鱼养殖要选择一个条件良好的地方修建鱼塘,鱼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水位保持在2~3米以上,塘底泥土厚度15~20厘米,放苗之前要做好清塘工作,可将水排干放置三周,放养前半个月往池塘内注水约15厘米深,最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等消毒,有条件的还要配备好增氧机、投饵机等辅助设备 。
三、鱼种投放
黄颡鱼苗要选择健壮且无病虫害的优质鱼苗,鱼苗下塘前用4%的食盐溶液消毒10分钟,放养密度要根据鱼塘条件、养殖技术等灵活调整,若放养密度太大会影响生长速度且容易诱发疾病,而放养密度太小又不能充分发挥出鱼塘的价值,一般每亩可放养15~35克/尾的鱼种2500~5000尾 。
四、饲料投喂
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人工养殖必须驯食使其适应白天摄食,一般驯食1周即可改变黄颡鱼的摄食习性,投喂饵料时要“尽早开食、少喂多餐”,4月前后可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5~9月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10月后每天可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 。
五、水质管理
黄颡鱼快速生长离不开优质的水质,其一是定时给鱼塘增氧,例如每天下午两点要打开增氧机增氧,闷热天气的晚上也要开增氧机,其二是定期换水,换水时要先排掉约1/3的水,然后再注入干净水,换水频率因季节、天气等不同而不同,其三是定期消毒,常用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 。
六、病害防治
1、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
2、小瓜虫病
【病因】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亦称白点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
【防治】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 。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
【黄颡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3、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
4、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 。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
- 中山注册公司流程及费用必须了解的11个小知识
- 金银花 病害 金银花病害及防治
- 有限公司注册子公司流程及所需资料 公司子公司注册流程
- 巧自制土蜂箱及注意事项
- 苏州注册公司流程及费用
- 内衣公司注册流程及费用
- 蜂巢素有什么功效及用途
- 注册劳务派遣公司流程及费用多少
- 土豆种植时间及技术要点 土豆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 蕨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蕨菜的营养价值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