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的人要记住,在四个危险时刻喝三杯水会慢慢打开血管
至于血浓的病,一定是心疾病患者所熟悉的。
血液粘度一旦出现,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各种血栓性或栓塞性疾病。
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那么血液粘度有哪些呢?
有四种血稠症状的患者必须知道
【血液粘稠的人要记住,在四个危险时刻喝三杯水会慢慢打开血管】1.很容易犯困
血浓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容易导致大脑缺氧缺血,导致嗜睡。
2.头痛伴眩晕
血液粘度导致血栓形成后,大脑中的血管被堵塞,会引起缺血性头痛。头痛伴有头晕,尤其是早上起床时。
如果不检查治疗,很容易引起中风、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
3.早上很累
一般来说,人在睡了一夜之后早起应该是一种精神状态。但如果血浓或血管堵塞,早起后会出现头晕、抑郁等症状。
早起后如果还觉得累,没精神,很可能血管开始堵塞,要注意。
4.嘴唇是紫色的
血浓的患者,有的会伴有红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嘴唇会呈蓝色(也叫“紫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典型症状)。这时,如果体力劳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
血液之所以粘稠,导致以上症状,单从“粘稠”二字就可以知道,此时身体处于缺水状态。
但是对于血浓的患者,即使喝水,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喝水。
为了稀释血液和防止血栓形成,喝下3杯水
1.起床后喝“第一杯”水
经过一夜的和休息,身体会处于缺水状态,血液粘度会增加。这时候喝一杯温开水(200ml左右)可以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帮助身体排毒。
2.饭后喝“第二杯”水
人体吃饱后,由于胃需要消化食物,体内大量的血液会集中在胃里帮助消化食物。
人在饭后往往会感到困倦,血浓的病人饭后比普通人更容易困倦,所以饭后半小时应喝一杯水,以达到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
3.晚上睡觉前喝“第三杯”水
一般来说,夜间睡眠时间约为8小时,在此期间没有水供应,所以身体容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会更粘稠。
如果能在晚上睡前喝一杯水(不超过200ml),既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又能防止血液粘度和血栓形成。
通过以上阅读,相信大家对血液粘度的症状以及如何通过喝水来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喝水的时候最好喝白开水,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以免夜数增多影响睡眠质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