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科学家在线共商空间技术和平利用解决方案

11月18日 , “2021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在北京开幕 。
会上 , 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宇航员、企业家、教育家、金融家等 , 围绕空间领域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 在线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对话 , 共同探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 。
大会联合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在会上表示 , 在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 召开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 , 意义重大 。 这是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 , 全球首个专题研讨空间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 。
“绿色空间”主题备受关注
围绕当前世界热点与关切 , 本届研讨会聚焦绿色空间、和平利用空间技术应对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吴燕生在致辞中表示 , 中外与会嘉宾就气候变化这一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进行研讨 , 推动空间技术产学研融合 , 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 期待与会专家汇聚思想智慧 ,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 。
“太空技术不仅造福人类健康 , 还包括宇宙和环境 。 ”大会执行主席、国际和平联盟(太空)执行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天怡表示 , “绿色空间”既是本届大会新增的核心议题 , 也是响应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实际举措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在致辞中表示 , 自2018年首届大会举办以来 , 每一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参会人员利用这个平台 , 共同探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促进绿色发展 ,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据悉 , 大会闭幕时将发布《空间技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倡议书》 。
【多国科学家在线共商空间技术和平利用解决方案】“太空健康”研讨更加务实
空间技术应用于人类健康 , 是历届研讨会的重点 。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 , 有关太空健康的话题显然更加重要 , 研讨也更加务实深入 。
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部主席、北京理工医工融合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邓玉林表示 , 本届大会上 , 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瑞士等国的航空医学家 , 将重点就微流控芯片与生物制造技术、空间心脏技术、空间食品生产安全技术、生物制造与空间3D打印技术等内容进行专题发言 , 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人类健康应用组织线上圆桌讨论 。
美国航天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史蒂夫·艾森哈特表示 , 创新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以及我们应对最紧迫挑战的手段 。 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用空间技术的力量帮助我们应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全球性挑战 , 守护人类健康 。
“产学研”融合发展推进空间技术产业化
据悉 , 大会主办方已与国际宇航科学院签署协议 , 创建国际太空创新研究院 , 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先进的、有潜力的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实体 , 并将从本届大会开始建立“空间科技应用与转换创新明星企业与项目评选平台” 。
欧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易思乐认为 , 中小企业是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中坚力量 。 大会开幕式上 , 中国电子商会、欧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英国科学技术设施理事会等有关负责人 , 围绕中小企业在空间技术和相关民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遇及其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专题讨论 。
据了解 , 国际太空创新研究院将在大会期间宣布设立“金融街盈谷研究院暨青年金融家俱乐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