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如何处理数字遗产? 亟待突破法律短板

  数字遗产如何处理法律该给个态度了

  近日 , 一名90后电竞选手在综艺节目中给自己立下遗嘱 , 并将自己的支付宝、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写入遗嘱 , 引发关注 。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截至2019年6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 。 个人账号、邮件信息等大量数据档案在拥有者去世后何去何从?网络时代如何处理个人的数字遗产?(11月19日《工人日报》)

  据了解 , 早在2003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就明确提出 , 数字遗产是人类特有的知识及表达方式 , 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和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 , 或从现有的类似模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信息 。 不必讳言 , 网络时代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如果突然离世 , 微信、支付宝等数字遗产该如何处理 。

  从法律层面看 , 民法总则第127条规定 ,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 , 依照其规定 。 这也就意味着 , 虚拟数字遗产同样受法律保护 。 但是 , 诚如媒体报道 , 物权法、继承法都只对有体物作了规定 , 数字遗产可能涉及的无体物的继承无法从中找到依据 。 可见 , 数字遗产在法律保护方面缺乏更为细致的规定 。

  另一方面 , 值得警惕的是 ,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 目前数字遗产的处理方式基本以各家互联网平台运营商自定为主 。 这也为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 。 比如 , 许多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平台与用户签订的协议里有“隐私保护”条款 , 甚至规定用户账号只有使用权 , 没有拥有权 , 以此排除数字遗产继承权 。 笔者认为 , 这是对用户权益的侵犯 。

  目前来看 , 数字遗产该如何处理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 业界对于立法解决数字遗产问题的呼吁越来越多 。 尤其是 , 目前施行的继承法是1985年实施的 , 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 , 也就难以全面适应 。 诚如专家所言 , 法律必须要与时俱进 , 驶入互联网时代的快车道 。 所以 , 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数字遗产继承制度 , 亟待法律作出细致完善的规定 。

  同时 , 平台须切实负起责任 。 比如 , 平台方面要详细规划数字遗产继承的规则 , 明确继承人继承数字遗产的流程 。 据报道 , 在征求广大淘友和店主的意见之后 , 淘宝已经放开了“离婚过户”和“过世继承” , 在协议离婚、判决离婚、继承这三种情况下 , 可以办理淘宝店铺的过户手续 。 出于现实需要 , 也亟待相关平台能够积极作为 , 以满足新形势需要 。

  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19年8月底 , 90后立遗嘱人数已达236人 。 90后遗嘱订立者的财产继承主要以现金存款和虚拟财产为主 , 虚拟财产包括支付宝、虚拟货币、游戏账号等 , 财产的继承人绝大多数都是父母 。 由此可见 , 数字遗产问题亟待突破法律短板 , 以更好适应时代发展与民生需求 。

  杨玉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