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溶症是什么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即妈妈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 。
在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 。据研究,新生儿溶血症概率为: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3%,Rh溶血病占14.6%,MN(少见血型)溶血病占0.1% 。

新生儿血溶症是什么原因

文章插图
这种疾病是母婴血型不合而造成的 。如果母婴血型不合,就会给胎儿的红细胞凝集造成破坏 。在母婴血型不合的前提下,母亲的抗体会有胎盘 。进入到胎儿的体内 。这些来自母亲的抗体会将宝宝红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当成攻击目标,从而对红细胞造成破坏,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
o型血的准妈妈应该警惕新生儿溶血病 。因为o型血的血浆中存在着抗原A和B 。如果宝宝的血型是a型,那么当抗原a进入胎儿体内后,就会与宝宝红细胞内的抗原a发生凝结的现象,引起溶血 。如果妈妈的血型是o型,而胎儿的血型是b型,也会因同样的道理而造成溶血 。
新生儿溶血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 。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
黄疸
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 。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
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 。
肝脾肿大
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
胆红素脑病
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 。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
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 。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
新生儿溶血病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病比较常见,给宝宝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如果家长发现的晚,治疗不及时,宝宝会有生命危险 。那么新生儿溶血病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病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前提是发现的早治疗及时,否则的话在治疗之后容易给宝宝留下后遗症 。现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比较多 。光照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光照疗法,可以使宝宝体内的血清胆红素降低 。光照疗法需根据宝宝的胎龄和日龄,是否有其他并发症来制定不同的方案 。胆红素高的宝宝应及时进行光照疗法,尽快降低血清胆红素,这样就能避免疾病发展引起胆红素脑病 。如果光照疗法无效,需进行换血治疗 。换血治疗是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才会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
新生儿溶血病,还可使用药物疗法来治疗该病 。药物疗法主要是用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 。通过药物可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性,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
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纠正宝宝贫血的现象,避免宝宝低血糖,低血钙,同时应严格观测宝宝的体温,还应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