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上种豆子什么意思 坟上长黄豆好不好( 六 )



坟上种豆子什么意思 坟上长黄豆好不好

文章插图
50.母亲上山的时候,应舅舅们的要求,从娘家陈个大湾绕了一圈,路过的家家户户摆香案,烧纸钱,放鞭炮,为2岁作为童养媳离开、74岁最后回来告别的闺女送行 。后来,我把余光中的《乡愁》作了部分修改,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哀思:
从前,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将来呀,我愿将自己埋在坟前的柏树下,
我在前头,
母亲在后头 。
51.如何对待死亡,浠水有个传统做法,体现了佛教向死而生的观念 。父母亲在年青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准备好了棺木,并且用黑漆油好了 。父亲基本上每年摘一些桐子,榨油后,自己用刷子刷一遍,坚持了四五十年 。
52.父母亲过了60岁,大概是1984年,就请人把生基结好了,俗称活人墓 。还有寿衣都准备好了,年年夏天还要拿出来晒晒太阳,叫刹伏 。连孝子贤孙的孝袍孝服等准备好了 。好像现在的农村老人,还在继续这么做 。体现了对生老病死这种自然规律的顺应 。
53.现在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空巢老人的生与死,早就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有的志愿者在践行临终关怀;有的老人生前留下遗嘱,到了一定的时候,不要手术插一堆管子,少一点痛苦,自然死亡好了;有的在临终前一两天,逞人还清醒的时候,亲朋好友,围座在老人的周围,一起回忆老人一生的事迹,以这种方式告别 。
54.过去,我认为“学生”,是相对先生、老师来说的,还是有人在别人面前的一种谦称,什么“学生不才”啊 。最近看了一些佛教的书,还有一个相对“学死”的观念,就是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你怎么去修为,怎么对待死亡,是恐惧、害怕,还是从容以对,含笑告别亲人?拿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视死如归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学生”到“学死”的过程吧 。
55.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喜相逢,伤别离 。其实,我希望大家,别离都是欢喜的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 。我曾经在青岛海滨浴场差一点淹死,万幸被旁边素昧平生的人及时相救,当时,心里想着,完了,今天要死在这儿啦!还有我的军校同桌,在校时身体素质棒极了,回到部队就生病了,一查脑子里长了一个瘤,住了一年医院,还是走了,才22岁 。临走,想穿军装火化,我把一套新军装给他 。最后,我抱着骨灰盒送他父母去火车站,第一次体会到生命的无常 。
56.因此,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眼见人,尽可能多与亲人朋友团聚 。特别是父母甚至爹婆健在的乡亲,每年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他们!只要他们身体健康,你尽可以在他们面前撒娇,撒欢,聊天,伴嘴,要他们给你做好吃的,并且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给他们足够的关怀、关心和关爱,而不仅仅是给点钱!这是我理解的最好的报恩和孝道 。
57.虽然,有人相信有来生,但是,来生同为人的概率,好小啊!也许下一次同为人,同为亲人,同为乡亲!要到十万年后,百万年后,一亿年后!一切皆有可能,有缘再次相会!我今天的分享,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耐心倾听,我这盘小菜不知开胃不?让我们一起期待九霖博士们的大菜上席 。再一次感谢周东群主,给了我一次和大家聊天的机会 。真是:
每周作东设盛宴,浠水儿女话乡愁 。
昨日同乡不相识,今夜过后尽开颜 。
58.最后,再说两点建议,仅供参考:一是非常赞成国庆中秋期间“割谷作诗”的活动,建议把自己割的谷作为劳动成果带回家一些,晒干夹成米,亲手为健在的爹婆父母做顿饭,熬碗粥,表示一点我们的孝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