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 如果是亲属 , 要想登录逝者的微信号和 QQ 号 , 实际操作中只需要持有手机号 , 就可以通过短信验证码来登录 。
文章图片
△腾讯旗下游戏账号不得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网络截图)
今年 10 月 10 日 , 有报道称 ,国外一社交平台负责人因为一份假讣告被去世 , 他的账号也被锁定 , 而该平台的纪念账号功能需要提供账号用户的死亡证明 。 微博 CEO 王高飞在个人微博 " 来去之间 " 转发该新闻、回应网友时表示 , " 国内是实名制 , 早就解决了这问题(死亡用户是否需要用自己的邮箱给平台发送死亡证明) , 谁继承手机号谁就继承账号 ……"
而作为现在使用的支付软件 , 内含了理财借贷等功能的支付宝 , 在《支付宝服务协议》中提到 , 用户标识和账户仅限本人使用 , 请勿转让、借用、赠与、继承 , 但是 , 支付宝账户内的相关财产权益可被依法继承 。
专家观点
律师:
人去世后 , 数字化账号中的身份性权益不能被继承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杨安进律师 , 从事知识产权律师工作二十余年 。 他表示 , 从目前的法律实践来看 , 在信息网络条件下 , 一个主体基于数字化账户所享有的权益 , 可划分为财产性权益和身份性权益这两部分来考虑 。 其中的财产性权益 , 可依据现有的民法典、合同法等进行保护 , 涉及知识产权等非物质财产的 , 现有的知识产权法都是可以适用的 。
目前 , 网友们讨论的焦点——手机里的照片视频信息等涉及个人隐私 。 杨安进律师认为 , 隐私权的部分主要是基于身份的权益来讨论 。 "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去世了 , 人格的主体已经没有了 , 那么跟主体相对应的网络帐户的身份性信息也应该随之消失 , 不能被继承的 。 " 在这方面 , 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对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进行了有益探索 。
苹果内测的数字遗产功能 , 他认为 , 这一做法实际是将数字遗产进行一种简单化处理 , 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区分数字化账户中的财产性权益和身份性权益并进行相应的区别处理 。
学者:
多数社交账号的所有权归网络平台 , 个人难以抗衡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讲师倪蕴帷也从现行法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 他告诉现代快报采访人员 , 从继承法角度来看 , 该法没有对网络账号或类似的数字财产进行规定 。 今年 1 月 1 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继承编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 , 将遗产范围扩大为 "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 。 " 立法上采取了概括的方式 , 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 , 都属于遗产 。 数字财产 , 包括社交帐号 , 游戏装备等都有被纳入和解释的空间 。 "
不过 , 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个人的社交帐号、游戏帐号、装备等数字财产能否被继承 , 而在于个人对于其社交帐号、游戏帐号、装备享有怎样的权利 。 " 是否享有一种类似于房屋所有权那样的绝对权、支配权 , 进而个人能够如何处分这样一种权利 。 " 在实践中 , 网络平台通常都会在用户协议中写明 "XX 帐号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 , 禁止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 。 " 在这样的条款之下 , 个人究竟对其网络账号享有何种权利 , 不无疑问 。
一方面 , 这其实体现了网络平台利用其缔约优势地位和市场力量构造不平等的法律格局 , 普通消费者难以进行磋商和对抗 , 另一方面 , 此类社交帐号及游戏装备等是由平台和个人共同生产的 , 对于类似的虚拟财产 , 法律应当赋予各方何种权利 , 这也亟待理论和实务上的深入研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