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碳中和”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持

每经采访人员:郭荣村 每经实习采访人员:安宇飞 每经编辑:梁枭
11月21日 , 主题为“百年变局新机遇”的第九届岭南论坛在广州举办 。 论坛上 , 嘉宾们普遍认为 ,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或将迅速发展 , 科技创新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 。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在论坛上表示 , 要以“双碳”促进科技创新 。 他认为 , “无废社会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是双碳目标达成的主要路径 , 而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极熵科技创始人兼CEO孙东来称 , 碳中和这个赛道特别庞大 , 包括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替代、节能减排的技术、碳普及的技术以及碳交易等等 , 每一块都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持 。
“双碳”目标需要科技助力
论坛上 ,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表示 , 应该认识到中国完成“3060”目标任务较为艰巨 , 如今距离完成碳达峰目标仅剩10年的时间 , 碳达峰和碳中和之间仅相隔30年 , 因此实现“3060”目标需要巨大资金投入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杨再敏认为 , 技术创新将为“双碳”目标助力 。 他表示 , 就像30年之前人们想象不到现在的技术一样 , 现在也很难想象到2030年、2060年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技术 , 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新技术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
陈勇表示 , 从达成“双碳”目标的路径角度来说 , 建设无废社会是重要一步 。 什么是“无废社会”?按照陈勇的解释 , “无”是一个相对概念 , 无废社会指的是 , 通过节约减排和循环利用 , 实现在限域范围内的废弃物近零排放 , 取得能源、环境、经济、资源和社会共赢 。
而在无废社会建设中 , 信息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 陈勇用支撑无废社会建设的垃圾分类行业举例:垃圾处理装备需要智能技术 , 如智能分选技术、智能应急装备等;垃圾资源化利用需要数字技术 , 如基于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分析等;垃圾处理系统的管理、监督也需要传感技术和数字技术等……
陈勇说:“(垃圾)分类以后 , 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分选如何去做?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去看 , 都是靠人工趴在地上去把它分拣 , 劳动力成本非常高 , 而且工人的健康也受到一定的挑战 。 我们认为完全可以用现代化的、智能的、自动化的分选技术 , 来实现后续的垃圾分类的工作 。 ”
能源网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
【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碳中和”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持】从宏观视角来看 , “双碳”目标的达成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 。 从微观视角来看 , 具体到每个企业、每个社区的能源网建设 , 也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 。
“工业企业、产业园区 , 包括我们的家庭社区 , 其实这张小的能源网怎么去改变 , 很大意义上决定我们能不能更好地达成碳中和这个目标 。 ”孙东来说 。
孙东来表示 , 可以把一张小的能源网络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 。 首先是规划设计阶段 , 它存在对负荷的预测 , 对当地的资源禀赋、外部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 ,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基于在更广域场景上建立起来的数据模型 , 有助于实现最优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 其次是投资建设 , 每个(投资建设)阶段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动态的、数据化的优化 。 在后续的运营维护阶段和交易收益阶段中 , 也都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 。
如今 ,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性 。 孙东来表示 , 企业有自己的电 , 有能源网络 , 有用电设备 , 有自己的数据模型 , 这会变成企业自发去调整经济形态的驱动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