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元宇宙这张“彩票” 泡沫与价值同在

“元宇宙”正在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新热词 。 这一新兴概念引发了巨大争议 。 一些观点认为 , 元宇宙是西方资本界和科技巨头创造出的一个技术泡沫 , 只是社交媒体或网络游戏的一种改头换面 。 另一些观点认为 , 元宇宙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 , 将成为如今诸多前沿技术的最终集成平台 。 两种观点引发对元宇宙过于消极或者过于积极的预期 , 也给元宇宙覆盖了一层神秘面纱 。 这层面纱有可能让我们扭曲元宇宙的本意 , 忽视其中真正的潜在风险 , 也错失一些重大机遇 。
作为元宇宙的主推者之一 , 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将元宇宙描绘为一种新的数字景观 。 在这些愿景中 , 元宇宙是一个可与现实世界高度交互、紧密结合的虚拟空间 。 用户在这一空间中将无法分辨虚拟与现实的差异 , 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来获取知识 , 实现自身创意 。 这一描绘虽有夸大之嫌 , 但基本包含了元宇宙的四个基本特征 , 即增强型的数字体验、开放的互动空间、与现实世界并行互联以及用户自发设计驱动 。 这些特征使元宇宙有别于现有的各类数字消费品和数字生态 , 一定程度上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这是元宇宙受到部分企业和专家看好的主要原因 。
元宇宙所依托技术和设备应用的快速发展及可预期的前景 , 是其在此时受到关注的另一个原因 。 外界普遍认为 , 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机器视觉、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技术和应用设备是元宇宙依托的主要技术 ,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集成形成一个与现实世界感官体验、交互便利类似的虚拟空间 , 大大丰富虚拟空间的广度和深度 , 增强数字空间的可信度 。 这些技术多数已经迈过试验阶段 , 正在进入快速发展和技术扩散期 。 其中 , 5G带来的通信革命是元宇宙从“幻想”迈入现实的关键性因素 , 5G的超高速、超宽度和低延时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能够跨越应用门槛 。 未来几年 , 我们也许就会看到具有颠覆性、得到大规模推广的此类设备和产品 。
然而 , 上述两个积极因素并不意味着元宇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现实 。 从以往历史看 , 人们通常会对技术革命和新技术有着过于乐观的预期 。 例如 , 上世纪80年代 , 日本试图倾尽国力率先研制第五代计算机 , 实现今天人工智能仍未达到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 。 日本为实现这一革命性创新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逻辑架构和编程语言 , 但最终证明其实现难度远远超出预期 , 整个项目最终失败 。
元宇宙同样面临着类似风险 ,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首先在技术层面 。 虽然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已有长足发展 , 但这些技术能否顺利集成于同一平台和数字生态之中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集成过程中 , 元宇宙可能存在诸多技术漏洞和缺陷 , 使相关产品和应用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 , 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差甚远 。
其次是在技术可替代性层面 。 元宇宙并非信息化技术和数字生态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 而只是其中一种潜在选择 。 元宇宙在一定层面上与物联网存在竞争关系 , 两者共同抢占5G的通信通道 , 也从不同层面上试图解决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问题 。 物联网具有很多元宇宙不能实现的功能和效益 , 物联网业态的成熟将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加智能 , 强化现实世界凌驾于虚拟世界的地位 。
最后是从用户接受度层面 。 元宇宙是否能够得到广泛接受是其成为一种革命性产物或是一种可选消费品的关键 。 从以往数字消费品的推广情况看 , 具有更高沉浸效果、更丰富体验的产品反而更难得到广泛推广 。 此前 , 索尼公司曾经尝试性地推出过依托于其游戏平台的虚拟现实设备 , 但未获得预期反响 。 “消消乐”的用户群体远远大于其他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游戏 。 元宇宙很有可能无法适应当今世界多元化的数字消费品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