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 , 格力电器发布内部通知称 , 在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 , 有员工提出双休工作制建议 , 公司研究决定采纳该建议 , 将单休工作制调整为双休工作制 , 取消所有加班 。 通知还显示 , 格力员工每个工作日工作时长7小时15分钟 。
这一消息在网上得到了如潮的好评 , 很多人对“董小姐”积极回应员工关切、察纳雅言的做法表示赞赏 。
这不奇怪 。 在当下的话语环境中 , 格力明确表示变单双休为双休 , 体现了企业对员工正当休息权益的尊重 , 虽系纠偏 , 姗姗来迟 , 仍属可贵 。 毕竟 , 很多职场人至今未能享受到双休 , 而此前一些知名企业管理者为过度加班、无偿加班唱高调的言论 , 也屡屡引发公众的批评 。
当然 , 对于格力双休的新制度 , 尽管我们乐见其成 , 但仍需谨慎观之 。
其一 , 11月18日 , 格力电器建厂30周年时 , 不少员工在签名墙写上周末能双休的心愿 , 董明珠回应称:“我希望一年里格力电器最好全都是日班 , 而没有夜班 。 但是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 , 我们还是要放下自我 。 ”在这里 , “放下自我”不难理解 , 而“社会需要” , 其实可以置换成“企业需要” 。 问题来了 , 短短几天时间 , 格力的话风何以转换如此之快?
不是说企业不能变换说法 , 而是说 , 从董明珠4天前的“放下自我” , 到格力通知双休 , 这一转换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过渡 , 难免让人有不真实、不踏实之感 。
其二 , 单就通知本身而言 , 其规定“对于确实有需要加班的” , 可以走程序调休 。 这固然是因为各个部门、岗位工作的不同需要 , 但也等于“留了一手” 。 在具体执行时 , 如何分辨是否为“确有需要加班”?如何确保这一条不异化为“全员加班” , 从而让双休和不加班的规定沦为形式主义?还需要有更高明的管理智慧和实施细则 。
其三 , 骤然从单双休到双休 , 会否产生蝴蝶效应 , 也是值得关注的 。 比如 , 改双休了 , 员工的收入会不会缩减?此前 , 一些互联网公司取消“大小周” , 也有着为员工减负、改变过度加班现状的考虑 ,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收入缩水 。 格力会不会避免这种现象?
再者 , 双休后 , 如果工作总量没变 , 是否意味着员工之前在单位加班可以完成的工作 , 变成让员工带回家去做 , 从而把不加班搞成了变相加班?
还有 , 双休会不会传递给市场一个“格力业务收缩”的信号?凡此种种 , 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
但无论如何 , 企业以实际行动保障劳动者合法休息权 , 仍值得肯定 , 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 。 美好生活当然需要勤奋、需要努力、需要多一些付出;适度延长工作时间 , 很多时候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 但要警惕的是 , 社会上有一种论调 , 无条件美化加班 , 甚至将加班视为一种“企业文化” , 大加倡导以形成对众人的胁迫 。 对此 , 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 。
【30岁的格力决定取消加班:姗姗来迟,仍属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讲 , 格力决定双休 , 是做了一件让“打工人”开心的事情 , 为其他上市企业开了个好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