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狐是高原鼠兔的专性捕食者,它的存在直接影响草原生态健康度( 二 )
藏狐的外表十分有特色 , 头大耳短呈方形 , 尾形粗短尾尖白 , 毛发浓密背部中央呈现棕黄色或褐红色 , 身体两侧毛发为银灰色 , 腹部为白色 , 虽然视觉效果看上去藏狐很胖 , 但是实际上体型与赤狐相当 , 成年个体一种大约在4-5.5千克范围内 , 极少数个体能够达到6千克以上 。 众所周知 , 大多数犬科动物都是群居的 , 但是藏狐是个例外 , 它喜独居 , 基本上只有在繁殖期的时候才能看到以幼崽为中心缔结的狐群 。
藏狐喜欢栖息在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及半干旱地带等环境中 , 它不太喜欢与人类接触 , 所以藏狐的栖息地一般是在人迹罕见的高海拔地带 , 不过随着人类生活区域的扩张 , 偶尔在一些低海拔的放牧区里面 , 也能够看到藏狐的身影 。 藏狐的分布密度主要受猎物丰富度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 这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 , 事实上大多数动物的分布都类似 , 就拿雪豹与岩羊来说 , 并非是雪豹的多少决定了岩羊的多少 , 而是岩羊的数量决定了雪豹的数量 , 正如此 , 藏狐的数量受限于其最主要的食物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
什么是高原鼠兔?
如果将“鼠兔”二字拆开来 , 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两种动物 , 但是组合在一起的时候 , 它就是一种全新的生物了 。 高原鼠兔 , 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高原上的鼠兔 , 又名黑唇鼠兔 , 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哺乳动物 , 其主要食物就是高原上的各种牧草 , 多年来一直被当做是草场退化的元凶 , 它们成群结队大肆啃食牧草 , 不仅给当地畜牧业造成损失 , 也对高山草原生态造成破坏 。
高原鼠兔外形跟老鼠有些相似 , 但是比普通的老鼠要大很多 , 且看起来没有尾巴 , 成熟个体体重在200克左右 , 体色呈灰褐色 , 耳朵小而圆 , 前肢短后肢长 , 趾端有爪 , 较为发达 , 其蹲下时的体态如同一只小型但很胖的兔子 。 高原鼠兔在青藏高原上很常见 , 它们终生营家族式生活 , 擅长挖洞 , 多个地下洞穴互通 , 最终形成家族式的巢穴 。 当家族成员增加 , 其巢区范围也会随之增加 。
什么叫专性捕食者?关于什么是捕食者我们都十分清楚 , 举山羊、狼、老虎的例子来说 , 在同一片生境中 , 老虎捕食狼、山羊 , 狼捕食山羊 , 从山羊的角度来说 , 狼和老虎都是捕食者 , 而羊则是被捕食者 , 以狼的角度来说 , 老虎是捕食者 , 而狼成了被捕食者 。 所以有的时候在不同的大环境下 , 同一种生物可能充当多个生态角色 , 正如例子中的狼一样 , 它可以同时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身份 , 这跟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生态位息息相关 。
其实明确了捕食者的概念之后 , 理解起专性捕食者来说就相当容易了 , 同样也是相对的概念 , 可以简单认为是在同一片生态环境中 , 一种生物专门捕食另外一种生物 。 比如在芬兰的一些地区里面 , 小型的鼬类所捕食的猎物 , 当地田鼠占比高达90%左右 , 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小型鼬类为这些田鼠的专性捕食者 , 而当地的狐狸、普通鵟虽然也经常捕食田鼠 , 但它们的食谱范围更广 , 田鼠只是占据了其中的小部分 , 所以不能称狐狸、普通鵟为田鼠的专性捕食者 。
藏狐的分布范围与高原鼠兔的分布范围无论是在大环境还是微生境上面 , 都存在很大的重叠 , 根据一项权威的调研报告显示 , 藏狐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是高原鼠兔 , 其次为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 , 占比高达了总食物来源的95% , 所以藏狐被公认为是高原鼠兔的专性捕食者 。 2014年的一项更细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 研究人员采集了62个藏狐栖息地里面的个体粪便 , 分析得出 , 其中99%的藏狐粪便中含有高原鼠兔的DNA , 97%的藏狐粪便中高原鼠兔的DNA为主要外物DNA , 73%的藏狐粪便中 , 只有高原鼠兔这一种外物DNA , 所以我们很确定 , 藏狐是高原鼠兔的专性捕食者 。
高原鼠兔对高山草原生态的危害性
高原鼠兔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 , 它们间有的是一夫一妻制 , 有的是一夫多妻 , 甚至还有多夫多妻 , 这种情况在全球大多数动物身上都比较罕见 。 高原鼠兔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进入繁殖期 , 5月份达到巅峰 , 到8月份结束 , 孕期30天 , 一胎产子3-6只 , 一年能生两胎 ,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 , 高原鼠兔的繁殖能力跟老鼠是差不多的 , 它们以禾本科、莎草科等各种牧草为食 , 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 , 可想而知会给高原草场带来多大的灾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