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更多激发求知欲的科普课

留着利落的短发 , 头发已然花白 , 但精神气却不输年轻人……72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 。 退休之后 , 她利用短视频平台 , 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 。 短短3年时间 , 她的抖音账号“不刷题”就积累了100多万粉丝 。
将科普工作搬到短视频平台上并非易事 , 将艰涩难懂的物理术语、原理讲给物理专业知识储备并不充足的观众乃至小朋友 , 需要大力气写创意策划脚本 , 构思内容表现方式 。 这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储备 , 还得有精练的语言表达和熟练的实验演示能力 。 而且一条几分钟的科普短视频仅录制时间可能就需要花费三四个小时 。
所幸的是 , “吴姥姥”有着丰富的科普工作经验 , 很快便摸索出了借助短视频平台开展科普的方向 。 短视频科普有许多过去科普形式所缺少的优势 。 比如 , 短视频的时长特点决定了观看视频的短短几分钟内 , 观众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 , 这无疑有利于观众对实验原理、物理知识的理解 。 此外 , 短视频搭配好精巧的剪辑和特效 , 可以提高观赏性和趣味性 ,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有助于记忆 。 而这类科普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 显然也有利于改善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 。
短视频科普虽然费功夫 , 但只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物理的魅力 , 领略到科学世界的无穷乐趣 , 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 “吴姥姥”在高校任教时 , 发现很多学生对物理并不感兴趣 , 更不用说热爱和好奇 。 很多大学生也许擅长做物理题 , 但并不真正热爱物理 , 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 , 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光亮 。
刷题式教育是行不通的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拥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 探究科学奥秘的道路才能真正走通 。 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验演示和富有趣味性的科普方式 , 尽早地发掘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 是吴教授坚持科普的初衷 。 也正因为此 , 吴教授将她的短视频科普账号取名为“不刷题” 。 这是她一贯倡导的理念: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 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 , 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 。
吴教授在向公众开展科普、引导观众真正爱上物理的同时 , 也努力传递着正确的教育理念 。 对于科普事业以及教育事业 ,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最优解 , 教育者永远要做点燃那把火的人 , 而不只是填满容器 。
(作者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24日第2版
【乐见更多激发求知欲的科普课】作者:杨文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