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4日电(采访人员 杨月)今年 , “元宇宙”火了 , 不管是备受青年喜爱的NFT文化 , 还是Facebook的更名 , 都一再刷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 。 在一轮“元宇宙文化”的洗礼过后 , 国内外科技公司、创投公司、游戏公司、社交APP争相入局 。 不过 , 早在五年甚至更久以前 , 很多先见者就已在这个领域落下了重要棋子 。
文章图片
郑志刚和机器人握手 。 资料图
【青年领军人物郑志刚的文化艺术“元宇宙”】2017年 , 以文化企业家著称的青年领军人物郑志刚创立了私人投资平台——C Ventures , 先后领投了机器人、NFT、智能芯片、数字建模、智能化渲染和智能计算等 , 他对前沿科技和时代发展的深刻洞察 , 深深影响着这些先驱的青年创始人 。
文章图片
数字视觉技术 。 资料图
与当下很多资本“一窝蜂”钻向热门领域不同的是 , 郑志刚更注重的 , 是文化、青年和未来 , 是围绕人展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 正如他自己所说:“C资本并非普通的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 。 我打造的是一个将全球时尚、媒体和创意平台连接起来 , 并在此相互碰撞、协同、成长的生态系统 。 ”
文章图片
新世界生态圈 。 资料图
在郑志刚理想的生态系统里 , 人本身是最重要的元素 。
着眼人所在的文化系统 , 他在2009年创办了“全球首个购物艺术中心”—— K11 。 这种全新的博物馆零售模式 , 是对文化艺术和传统商业结合的深度探索 。 此外 , 他还不遗余力培养青年艺术家 , 帮助青年创业者 , 针对于千禧一代和Z世代青年打造出一套学习、成长、娱乐文化生态系统 。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应用 。 资料图
被媒体称为香港文化艺术和工商界青年领军人物的郑志刚 , 13岁前往美国 , 大学在哈佛大学主修文学 , 毕业后只身前往日本 , 研究文化、哲学和艺术 。 他曾在采访中说过 , “我相信人文、历史及所有涉及人生观的东西 , 需要在青年时系统学习 , 这是做事的基础 。 ”
15年后的今天 , 潮流青年们沉浸在1992年科幻作家描述的“元宇宙”中:戴上耳机和目镜 , 找到连接终端 , 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 在国外 , “元宇宙”游戏公司Roblox上市 , 英伟达虚拟人刷屏 , Facebook改名Meta掀起关注热潮;在国内 , 字节跳动投资中国版Roblox“代码乾坤” , 华为、HTC、百度、网易、腾讯、理想汽车纷纷涌入 , 注册“元宇宙”商标的公司在11月9日达到550家 , 近一个月新增420家 。 看似“一切皆可‘元宇宙’” , 但在“元宇宙”本身还只是个概念雏形的情况下 , 专家指出 , 也许潮水退去 , 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
文章图片
AI整体解决方案 。 资料图
就像郑志刚所说 , 不管是打造K11 , 还是布局大湾区 , 不管是做文化艺术基金培养青年人 , 还是做投资着眼未来 , 只有立足于一种生态 , 并为人赋能 , 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