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响彻太空背后,音乐人如何站上广阔天地?( 二 )


从《东方红》的独唱到132首原创音乐的升空 , 在宇宙中愈发嘹亮的中国歌声 , 不仅包含航天科技工作者成千上万次“3 , 2 , 1……”的倒数声 , 更多的是广布世界各个角落的亿万中国人释放出的平凡音符 。
为了让这些看似平凡而日常的声音也能被太空听到 , 酷狗音乐还联动微信视频号 , 开通“盛世之声”征集赛道 , 向全社会征集“你最想送上太空的声音” 。 作为“我们的歌声上太空”活动的外延 , “盛世之声”活动选出的平凡音符 , 也将被打造为歌曲 , 随众多原创音乐一起在宇宙中温柔歌唱 。
“盛世之声”或许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 一段放学的铃声 , 一声等待许久的表白 , 抑或是一句温暖的祝福 。 它是幸福的声音 , 藏于市井或阡陌 , 藏于触手可及的天空 , 又藏于广袤的海洋 。 正是这些由普通人谱写的音符 , 贯穿每一段平凡人生的始终 , 也共同托举出了一个中国盛世 。
9月28日 , 在已征集的基础上 , 酷狗音乐在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一条由各种“盛世之声”组成的视频 。 视频中各种平凡小事、情感交织间传递出的平凡感动 , 也映射出新时代对“盛世之声”的独特解读 , 让人喜闻乐见 。
在主办方的倾心打造下 , “我们的歌声上太空”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 数据显示 , 10月16日 , 相关话题#人类在太空留下过什么声音#登榜微博热搜 , 不少网友表示 , 十分期待自己的声音也能在卫星上“俯瞰”地球 。
破除宣推内卷 , 如何全方位探寻“遗失的繁星”? 从寻光计划到星曜计划 , 帮助更多普通的音乐人站上更大舞台 , 其实是这几年音乐圈一直在探寻解决的难题 。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 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早已变成了由“人找内容”向“内容找人” 。 《2020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 , 去年华语新歌的数量同比2019年增长216% , 达到74.8万首 , 这一数字超过了2017-2019年的总和 。 这也意味着 , 身处海量曲库之中 , 歌曲宣推也变得愈发重要 。
歌声响彻太空背后,音乐人如何站上广阔天地?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则进一步加剧了注意力竞争的激烈程度 , 且音乐宣推的成本与日俱增 。 曾有业内人士对音乐先声透露:“2019年 , 有版权方花5万就把歌曲推到日播100万 , 而现在几乎是不可能了”——歌曲宣推 , 正不可避免地滑向“内卷” 。 而在这场宣推的“内卷”中 , 缺少资源和经验的广大原创音乐人往往会被甩到场外 。
那么 , 如何打捞这些“遗失的繁星”?
据《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显示 , 国内音乐人平均年龄为24岁 , 16-25岁的音乐人成为主力军 , 占比62.06% 。 换句话说 , 要推动原创音乐生态的发展 , 校园音乐市场必然是不能忽视的 。
歌声响彻太空背后,音乐人如何站上广阔天地?
文章图片

更何况 , 青春的创作主题恒在 , 而且校园中从不缺乏优秀的原创音乐人 。 针对这一群体 , 不少平台如酷狗就推出了精准、垂直的品牌扶持计划 , 例如专注校际音乐对决的大型赛事“酷狗校际音超联赛”、联合衢州市委宣传部打造的“青春中国·衢州有礼原创音乐征集大赛”等 , 越来越多的校园音乐人正在走向更大舞台 。
当然 , 近几年针对原创音乐人的扶持计划和赛事并不算少 , 但相比于增长迅速的音乐人群体 , 要做到雨露均沾很难 , “大浪淘沙”之后 , 幸运者寥寥 。 即便有幸运者短暂走红 , 由于缺少持续的上升通道 , 也难免再次回到校园或社会一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