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不行 智能音箱还在不温不火


今年智能音箱意外成为国内科技圈最热门的风口之一 , 肇始者是亚马逊在于2014年发布的Echo , 截止目前Echo销量近千万台 , 今年谷歌也推出Home音箱、苹果推出HomePod 。国外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基本是软硬件一体化 , 通过不断的跨界以硬件为切入口整合更多资源做生态 。
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加入到这场智能音箱的狂欢盛宴之中 , 其中 , 京东(叮咚音箱)、小米(AI音箱)、阿里(猫精灵X1)、喜马拉雅(小雅音箱)等大公司均有部署 , 并无做硬件的基因的百度、腾讯则选择技术开放平台 。此外 , 华强北一带抢占智能音箱风口的创业项目就达200多个 。
但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智能音箱的商业价值 , 为什么分析人士较好而大众消费者少有买单?那什么样品类的智能硬件才能解决智能音响存在的痛点 , 并在人们的家庭生活场景中扎根生长呢?

智能音箱不行 智能音箱还在不温不火

文章插图
一、大公司扎堆入场的智能音箱 , 为什么一直不温不火?
智能音箱的火爆源自巨头寻找新入口的“焦虑症” , 很多人把“语音识别+唤醒万物”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 智能音箱充当了排头兵 , 但智能音箱在国内市场上反响平平 , 其主要原因在于:
(1)国人使用音箱的氛围和频次较少:
智能音响的目标消费人群一22-32岁白领为主 , 他们要么是在上班 , 要么在上下班的路上 , 在家休息的时间较少 , 智能音响不能放在办公室自嗨 , 放在家里打开率也相对较低 。而美国浓郁的音乐氛围 , 在办公室或城市处处有音乐 , 回到家享受一段音乐浴放松心情 , 但在国内除了少数音乐发烧友之外 , 热衷音箱群体就是广场舞大妈了 , 这种文化土壤的差异 , 导致智能音箱水土不服 。
【智能音箱不行 智能音箱还在不温不火】(2)无显示屏 , 智能语音识别应用不成熟:
Echo有Alexa、Google Home有Assistant , 但国内互联网公司除百度、搜狗等搜索公司外 , 其他的公司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良莠不齐 , 再加上中文语法复杂 , 各种方言、口音给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带来挑战;而国产音箱厂家不能照搬国外的智能语音技术 , 导致产品体验下降 。
(3)内容及生态资源整合能力弱:
Google Assistant 联合70多家智能家居厂商 ,  亚马逊Alexa 语音助手连接产品超1500 种 。国内的智能音箱要想唤醒智能家居厂商服务 , 还有赖于家庭物联网的智能化程度的整体提高 。
现阶段 , 智能音箱更像是一个伪命题 , 在国内有些生不逢时的感觉 。
(智能音箱现象级产品Amazon Echo)
二、刚需、高频、场景化的家庭智能硬件应该是“儿童智能机器人”
刚需决定用户的购买频次和使用频次 , 既然是针对家庭场景的硬件就应从中国家庭实际需求出发 , 寻找突破口 。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 , 在中国的国情是上一辈、这一辈都围着下一辈在转 , 只有抓住孩子的核心需求 , 才能把家庭关系链连接起来 。搜狗IoT事业部销售市场&供应链副总裁李良把落地家庭场景的三大刚需概括为:“沟通”、“陪伴”、“安全与健康” 。
在亲子及代际“沟通”方面 , 艾瑞发布的《中国家庭亲密指数报告》显示 , 一二线城市父母主动在线上查看孩子的动态频次高 , 四五线城市孩子主动在线上联系父母的频次高 。对网生一代来说 , 小孩沟通主要以视频、语音、图片、表情为主 , 电话垫底;很多老人、小孩不会玩手机、也没有微信 , 但家人的交流不应该被技术、城市化所阻挡 , 能够解决小孩与父母、祖辈与孙辈之间的智能视频通话硬件市场广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