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旗下App被传“暂停更新”,大厂新一轮监管风暴来袭?( 二 )
在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方面 , 包括不给权限不让用 , 频繁申请权限 , 过度索取权限;
在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方面 , 包括账号注销难 。
2019年12月 , 工信部通报称 , 自查自纠阶段 , 共有8000多款APP完成整改 。 在监督检查阶段 , 工信部对发现存在问题的百余家企业进行督促整改 , 截止通报日 , 尚有41款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问题 , 未完成整改 , 包括腾讯QQ、QQ阅读、新浪体育、小米金融等在列 。
在接下来的2020年和今年 , 工信部整治侵害用户权益的专项工作仍在进行 。
今年1月 , 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21年首批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 , 腾讯应用宝被点名 。

文章图片
图4/5
4月 , 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1年第4批) , 通报指出腾讯应用宝等平台存在上架审核不严格 , 存量问题清理不彻底 , 登记核验APP开发运营者信息不准确 , 误导用户下载等问题 。
4月以来 , 这项整治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 。 4月13日 , 工信部部署了2021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 。 而根据此次公告 , 腾讯今年4批次被公开通报 , 正是违反了2021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 。
B
显然 , 在政策监管下 , 互联网产品在功能设置上要比以往采取更审慎的态度 ,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更加剧了这一趋势 。
不止是腾讯 , 所有互联网平台都在顺应监管政策而调整产品功能 。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 ,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 , 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陆续采取了行动 。
7月 , 淘宝开放平台发布了《依法加强消费者订单中敏感信息保护的公告》 , 要求入驻淘宝平台的第三方开发者和商家将订单中涉及消费者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地址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同月 , 京东、抖音电商也公布了类似的调整方案 。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 ,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在信息处理活动中的知情权、决定权、限制权、拒绝权、查阅、复制权、可携权、更正、补充权、删除权 。 其梳理发现 , 苹果、微信、QQ、支付宝等产品陆续调整了政策 , 苹果称将把儿童的个人数据作为敏感个人数据 , 提供已故家庭成员账号的访问请求;微信增加了个人信息浏览和导出机制 , 设置了系统权限和授权管理入口以及个性化自主控制途径 。

文章图片
图5/5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的同一时期 , 另一监管政策也对互联网产品的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
10月25日 , 工信部曾就双十一期间的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召开行政指导会 。 会议指出 , 近年来 , “双十一”促销期间的营销类垃圾短信投诉呈现集中爆发现象 , 电商平台的相关投诉占比高达九成 , 且衍生出大量相关消费金融类垃圾信息投诉 。 特别是平台“默认”注册用户同意直接发送促销信息 , 平台商家利用平台规则漏洞发送营销短信等问题较为突出 , 明显侵害消费者权益 。
会议要求 , 电商平台要立即全面自查自纠零售、金融等相关产品的短信营销行为 , 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相关基础电信企业和短信息服务企业要立即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 , 加强短信端口接入管理 , 规范短信签名使用 , 不得接入违规转租资源 , 不得扩大签名使用范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