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王一:象牙塔里研究宇宙,科普“卖艺”在网络街头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王一:象牙塔里研究宇宙,科普“卖艺”在网络街头
文章图片

科学家为何不能搞怪?
当“一本正经”的宇宙学教授与充满求知欲的网友在线上相遇 , 他们不仅没有出现交流上的障碍 , 反倒形成了一种亦庄亦谐、寓教于乐的可爱“画风” , 这些科普视频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
对于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一来说 , 宇宙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王一的研究领域包括早期宇宙、暗能量、黑洞、引力波等 , “用世界上最大的物体(宇宙)研究世界上最小的物体(基本粒子)” , 这就是他研究的问题 。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王一:象牙塔里研究宇宙,科普“卖艺”在网络街头
文章图片

儿时 , 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 就像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 从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 , 曾经那个着迷于浩瀚星空的小男孩 , 如今已在理论宇宙学领域崭露头角 。
现在 , 他希望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 与更多同行在网上“切磋”宇宙知识 , 将宇宙有趣的一面传递给更多人 。
今天 ,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和宇宙之间的不解之缘 。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王一:象牙塔里研究宇宙,科普“卖艺”在网络街头
文章图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 我是王一 。 为大家讲述我的故事之前 ,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王一:象牙塔里研究宇宙,科普“卖艺”在网络街头
文章图片

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有限大还是无限大?
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
这些知识 , 大家是不是既耳熟能详 , 又不太清楚?其实 , 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 , 光的传播速度也是有限的 。 可观测的宇宙是有限大的 , 但不可观测的那部分宇宙 , 我们无从知晓 。
想象一下 , 在宇宙中有一个距离我们特别遥远的地方 , 那里的光从宇宙诞生之时就开始朝着地球奔跑 , 一直跑到现在 , 还没有跑到我们的视线之内 , 像是一场马拉松 。 起跑线所在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 它就属于不可观测的宇宙 。 因为观测不到 , 也无法得知这部分宇宙有多大、是有限大还是无限大 。 所以 , 这些问题 , 准确、专业、负责任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
你们看 ,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 探索宇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 可以说 , “那里 , 是你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这里 , 是你一生也逃不开的地方 。 ”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王一:象牙塔里研究宇宙,科普“卖艺”在网络街头
文章图片

当我还小的时候 , 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粒探索未知宇宙的种子 。 第一次知道物体的冷热是因为分子运动 , 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 这让我感觉有趣 。 后来 , 这粒种子在好奇心的滋润下 , “长势”越来越旺 , 我的兴趣慢慢成为我的研究方向 , 也推动我在理论宇宙学这一领域越走越远、越走越扎实 。
有两类好奇心推动着我的研究 。 一类好奇心是科学发展中的大问题 , 比如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的终极命运是什么?虽然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看起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 但是我会一直思考这些问题 , 并且想办法一步一步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些能解决的问题来各个击破 。 另一类好奇心是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碰撞出的火花 。 比如用研究粒子对撞机的方法去研究宇宙 , 就能在学科空白的地方发现前人没有看到的研究方向 。
香港科技大学为我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 。 我觉得这种宽松的环境对科研特别重要 。 因为 , 要思考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 , 可能钻研很多年也未必有结果 。 如果环境的压力太大 , 科研人员忙着出短平快的成果 , 就不敢研究这些难题了 。 当然 , 我个人的能力有限 , 也未必能解决哪个大问题 。 但是 , 如果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 , 被好奇心和兴趣驱动 , 敢去钻研困难的科学问题 , 我们就有了产生科学突破的土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