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图读懂元宇宙( 三 )


第三 , 人工智能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
人工智能为元宇宙中的“原住民们”植入“AI大脑” , 使它们拥有独立的沟通和决策能力 , 可以通过判断人类意图和需求 , 适时准确地给予回应 , 使得人机交互更加智能 , 并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强化 , 升级成为数字世界的AI代理人 , 为人们提供各类咨询和服务 。 未来 , 这些AI代理人或成为人们在元宇宙中获取服务和信息的超级AI助手 。
*模式抓手:平台赋能是基础
无论是AI模型生产、智能计算、网络连接等基础设施建设 , 还是元宇宙相关技术研发和攻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 通过集中式建设、平台化赋能能够大幅降低使用者的边际成本 , 提高元宇宙生产效率 。
正如上文所述 , 随着现实世界加速向虚拟世界“搬迁” , 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规模、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急剧增加 , 因此需要大量的AI模型 。 然而 , AI模型从研发到生产的周期长且成本高昂 , 流程碎片化且不同领域之间缺乏标准化 。 由于每种模型的生产都需要大量的算力和人力投入 , 因此会呈现出人力投入增加和资源密集的趋势 , 无法快速响应现实需求 。
算力支撑着元宇宙的内容创作与应用体验 。 构成元宇宙的图像内容、区块链网络、算法生产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 。 据OpenAI测算 , 全球的算力需求每3.5个月就会翻一倍 。 算力的几何增长将为元宇宙创作和应用带来极大的成本负担 。 换句话说 , 算力是元宇宙的基础 , 没有普惠的算力 , 就不会有元宇宙的发展 。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入 , 对原创、个性化的内容需求将变得极为庞杂 。 超低门槛的UGC创作为元宇宙提供了多样性可能 , 与AIGC一起共同支撑起一个极大规模、永续发展的元宇宙世界 。
因此 , 我们需要通过集中化建设和投入 , 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溢出价值 , 实现技术与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量产 , 并通过开放共享的平台模式对外赋能 , 以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优势快速响应 , 满足大量的、细分的市场需求 。
第三张图:六大核心元素
三张图读懂元宇宙
文章图片

构成元宇宙有六大核心元素 , 包括3个组成元素“人”、“物”、“场” , 以及3个连接元素“感知”、“决策”和“交互” 。
“人”既可以是进入元宇宙世界的虚拟化身Avatar , 也可以是独立存在且具有决策能力的“智能软件体” , 譬如数字人、智能NPC等 。 “场”和“物”分别是元宇宙世界中的空间 , 以及空间中的物体、事件和行为 。 它们之间通过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技术产生连接和交互 , 并通过VR/AR、手机、车机等媒介设备呈现出来 , 与终端用户进行人机交互 。
元宇宙世界的组成元素——“人”、“物”、“场”既可以是由软件创作出来的数字作品 , 也可以是真实世界的数字重建 , 即将物理空间中的物体和事件精确映射至数字空间中的相应位置 , 创建物理世界的虚拟副本或数字孪生 。
“感知”是对元宇宙场景下“人”、“物”、“场”的关系进行分析——“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及“如何” 。 “决策”和“交互”则是基于分析和理解之上 , 采取的决策和行动反馈 , 不单会影响虚拟世界的“人”“物”“场”关系 , 在虚实融合世界中任何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双向的 。
总体来说 , 我们认为具有“人”“物”“场”的创设(或数字重构)能力 , 同时以AI驱动为技术抓手 , 以平台化模式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美好生活体验 , 将是元宇宙产业发展之关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