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微信个人静态收款码禁止商用,受伤的是余额宝、零钱通?
导读:静态收款码曾是支付宝、微信大力推广的资金入口 。
作者 | 第一财经 亓宁
11月26日 , 一则“明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 。 此前10月13日 , 央行曾发布《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下称《通知》) , 其中提到“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等要求 , 《通知》将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
当时 ,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采访人员问时曾表示 , 《通知》出台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提升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 有力斩断跨境赌博等犯罪“资金链” 。 有支付行业研究人士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此类静态码曾是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大力推广的资金入口 , 当前仍有不少个体商户采用个人静态码而非经营用收款码 , 新规落地后对余额宝、零钱通进而对应接入的货币基金或产生一定冲击 。
有蚂蚁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内部正在配合前述政策要求上线新的收款码系统 , 但具体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 微信支付方面则表示会在核实后回复 , 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
监管明确个人静态收款码不做商用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收款码按照使用主体分为个人收款码与商户经营用收款码 , 按照使用形态又分为动态码即实时更新码与静态码 。 目前 , 个人静态收款码以部分商家、停车场、出租车/网约车、菜市场等场景较为多见 。
从《通知》内容来看 , 监管对于经营收款的限制主要针对个人收款码 , 而对于商户经营性条码收款 , 尤其与传统银行卡受理终端差别较大的 , 仅具备条码读取或展示功能、不参与发起支付指令的条码支付辅助受理终端 , 如扫码枪或盒子、显码设备、静态码牌等 , 考虑条码支付的普惠性 , 只是要求通过建立商户与收单核心要素对应关联关系、加强监测手段等方式强化风险防控 。
此前 ,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 近年来 , 个人收款条码的广泛运用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支付需求 , 提高了小微经济、地摊经济的资金收付效率 。 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 比如部分机构使用个人收款条码转账业务办理大量生产经营、生活消费交易 , 更有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 , 以高额收益为饵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等 。
对此 , 《通知》曾针对个人收款码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对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 , 要求为此类个人用户提供商户收款条码;二是要求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 确有必要的实行白名单管理 , 以防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出售、出租、出借用于搭建赌博活动线上充值通道;三是对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要求;四是要求审慎确定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白名单准入条件与规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 , 防范白名单滥用风险 。
数据显示 , 目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仍占据支付市场绝对份额 , 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三方支付方式 。 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当前除了规模较大的商户拥有POS机外 , 大部分中小商户都在使用静态收款码收款 , 其中使用老板或者员工个人静态收款码的不在少数 。
上市公司拉卡拉针对上述消息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 按照收单业务规则 , 个人收款码不符合监管要求 , 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 , 但市场上一直有大量商户使用支付宝、微信个人收款码进行收款 。 央行新规的执行 , 进一步明确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 , 让支付市场回归四方支付的本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