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赚快钱 IT青年沦为新型电诈案“制刀者”

_原题是:为赚快钱 IT青年沦为新型电诈案“制刀者”
几个月前 ,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陈女士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了一款炒虚拟货币的App , 没想到 , 没用多久 , 这款App居然打不开了 , 她充值进去的74万元也随之“灰飞烟灭” 。
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顺藤摸瓜 , 在天津市一家科技公司抓获了开发该App的团伙 。 警方赶到时 , 一群年轻人正在电脑前埋头工作 , 墙上还贴着励志口号——“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
后经警方调查 , 该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毕业于知名高校 , 这款涉诈App的开发团队成员大多是90后 , 都有本科以上学历 , 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 。
近期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追踪调查国内多起相关案件发现 , 不法分子利用“技术中立”“可挣快钱”等借口利诱一些年轻技术人员 , 向他们订购涉诈App , 使他们沦为新型电诈案背后的“制刀者” 。
急于挣快钱 想一夜暴富
陈女士是从一个“荐股”的微信群扫码下载该App的 。 民警了解到 , 该App通过虚构项目吸引受害人投资 , 操控后台数据给受害人造成“获利”假象 , 资金池内金额达到预期目标后 , 就关闭平台卷款而去 。
无独有偶 , 今年4月底的一天 , 位于武汉市光谷创业街一写字楼内的湖北晟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昌公司”)被查封 。 该公司案发与一款虚拟币投资平台“timega”有关 。 这一平台由刘某花8万元从晟昌公司购买 , 采取“拉人头”的方式 , 吸引客户“炒币” 。 上线仅1个多月 , 该平台就发展了2289个下线 , 累计转账交易13万余次 。
“刘某‘割韭菜’ , 操纵‘杀猪盘’ , 晟昌公司相当于背后的‘制刀者’ 。 ”参与办案的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民警张晟说 。
经查 , 这家披着网络科技外衣的公司 , 3年间开发了150余个涉及区块链、虚拟货币、电子钱包、网络商城等的App与小程序 , 几乎全部由网络金融诈骗、传销团伙订制 。 晟昌公司10名嫌疑人被刑拘 , 基本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
张晟介绍 , 随着警方反电诈的不断深入 , 近年来诈骗分子转变犯罪手法 , 大肆使用不法App实施诈骗 , 危害巨大 。
来自国家反诈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 , 今年1-3月 , 全国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万多起 , 损失达185亿元 , 其中利用虚假App实施诈骗的达六成以上 , 涉及诈骗、传销、赌博、色情、非法集资等多个领域 。
晟昌公司技术总监余某 , 软件专业毕业 , 90后 。 参与开发涉诈App后 , 他每月进账达到4万元以上 , 比此前1万元的工资高出几倍 。 面对警方调查 , 余某坦承 , “知道可能违法 , 但是在别的地方也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
张晟介绍 , 晟昌公司开发的一系列涉诈App , 平均售价10万元 , 价格最高的一款24万元 。 “每开发一个 , 公司通常可获利数万元” 。
同样 , 陈女士下载的那款App的开发公司 , 2019年接下这单业务也是因为利润可观 。 “买主开出的价码是120余万元 。 ”浠水县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民警闫运说 。
涉诈App开发者接下订单 , 多是抱着赚快钱、期盼可以一夜暴富的心理 。
在近期江苏省无锡市警方通报的一起制作虚假贷款App大案中 , 因常有客户询问能否“定制”贷款类App , 涉案网络科技公司受利益驱使 , 在明知极有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 , 仍制作并出售了800余款App 。
一名业内人士介绍 , 这些涉诈App背后 , “活儿不难、来钱快” , 成为一些网络科技公司或技术人员愿意铤而走险的最直接原因 。
用“技术中立”做挡箭牌 , 以身试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