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0,谁的砒霜,谁的蜜糖?( 五 )


我们在《宁德时代阴影下的动力电池生死竞赛》文中分析了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另辟蹊径 , 寻找不同出入的策略 。 现在难得有圆柱电池这样的新战场 , 二线玩家纷纷摩拳擦掌 , 准备大干一场 。
这队伍中的积极份子当属亿纬锂能(SZ:300014) , 11月5日 , 亿纬锂能公告称 , 公司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拟与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同书》 , 将在荆门高新区投资建设20GWh乘用车用大圆柱电池生产线 , 在这个时点 , 亿纬锂能大概率就是奔着4680电池去的 。
更有意思的是 , 早在上半年的4月30日 , 亿纬锂能就与StoreDot公司签订了《电动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而后者在9月2日宣布已开发出了可以在10分钟内充满电的4680圆柱电池 。 不愧是《“风口之王”亿纬锂能:两年10倍后还有动能吗?》文中所总结的热点狂魔 , 4680型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其新瞄准的热点 。
当然亿纬锂能本来就有技术储备 , 不是单纯追热点 。 早在2017年6月 , 亿纬锂能就新建了4条兼容18650和21700电池并年产3.5GWh的圆柱电池生产线 。
除了亿纬锂能 , 国内还有比克电池、蜂巢能源等都在发力4680电池 , “铁王座”上的宁德时代 , 以及来势汹汹的亿纬锂能们 , 动力电池的好戏正在一幕幕上演 。
【2】极限制造能力的比拼
在特斯拉2020年电池日上 , 马斯克重点提及 , 为了加速电动车的发展 , 特斯拉必须生产更多价格实惠的电动车 。
特斯拉从电池设计、制造工艺、材料体系等方面寻找降本的机会 , 如果这些创新都成为现实 , 特斯拉锂电池的续航里程将增长54% , 成本将下降56% , 投资额度将下降69% 。

4680,谁的砒霜,谁的蜜糖?

文章图片
图12/12
图10:特斯拉将采用4680、干电极、硅、CTC等方式实现降本 , 资料来源:特斯拉
要完成上述的创新 , 不论是制造工艺 , 还是高效自动化生产 , 都是考验极限制造能力 。 在之前的文章中 , 我们多次提到动力电池的创新主要来自于材料体系创新和结构创新 。 在材料体系较难突破的今天 , 结构创新成为各大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焦点 , 而结构创新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极限制造能力 。
从4680电池的创新点和量产难度上看 , 未来极限制造能力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 而制造能力 , 正是国内制造业的拿手好戏 。
05
砒霜与蜜糖
对于动力电池的任何变化 , 都不能掉以轻心 , 年初的刀片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 。 4680大圆柱 , 在不神话特斯拉的前提下 , 我们要用一个正确的方式来看待 。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技术方面的信息 , 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由于4680电池主要是结构层面的创新 , 不涉及底层技术的变革 , 所以设备和材料公司影响相对有限 , 跟2170相比 , 4680的生产工艺是基本一致 , 该用的材料都要用 , 这不像固态电池 , 直接把电解液、隔膜给干掉了 。
【1】产业链变化
前文讲到最大的变化 , 就是制造工艺 。 尤其是由于极耳焊接的变化 , 也就是激光焊接这一段 , 对焊接要求更高 , 将给激光焊接的相关企业带来增量 , 比如联赢激光(SH:688518)、大族激光(SZ:002008)、逸飞激光(未上市)等 。
另外圆柱电池做大之后 , 其对电池的结构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电池外壳的加工工艺的难度变大了 , 需要更好的设备来卷边 , 这方面是利好相关设备企业 , 比如宁波精达(SH:603088)、斯莱克(SZ:300382) 。 但科达利(SZ:002850)是利空还是利好 , 仍需未来产业链更多信息来确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