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发布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研究报告,建议保护用户隐私安全

南都讯 采访人员 孙小鹏 日前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和科大讯飞共同发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2021)——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报告 。 据介绍 , 此次发布报告是为了回应数字文明发展的趋势 , 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郑跃平副教授发布报告 。 针对当前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及应用效果如何的问题 , 报告发现:在“有没有”的问题上 , 智能化建设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 东西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好不好”的问题上 , 智能化建设应用效果东西差异仍然较大 , 部分省市在网页端和移动端双向领跑 , 但移动端中西部地区也有少量后起之秀;从总体而言 , 智能化建设较多重视过程的体验、信息的提供以及结果的反馈 , 而相对忽略交互技术的发展 。
报告建议 ,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政务服务智能化的发展 , 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体系 , 助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 未来应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 以用户的体验为核心 , 加大两大平台的建设 , 推动跨层级的联动协同 , 深化智能技术与政务服务场景的结合 , 同时提升公众的参与度 , 切实保护好用户的隐私安全 。
报告结束后 , 科大讯飞副总裁解飞表示 , 当前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 以感知智能应用为主 , 未来应不断向认知领域发展 , 对政府服务作精细化的运营与分析 , 借助系统的支持、人和机器的结合、量化指标体系的牵引 , 更好地实现人和机器的结合 , 满足人们的期待 。
复旦大学郑磊教授则表示 , 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人工智能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 智能化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 智能化的发展应同时关注到“温度”与“尺度” , 要立足于综合服务体验效果以及人机结合的效果 , 而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能够达到的效果 , 去分析人工智能比较适用于哪些场景 , 进而对效果进行评估 , 同时需要对用户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保护做出回应 。
【中大发布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研究报告,建议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据悉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日前举建院二十周年庆祝活动 , 该报告的发布是院庆系列活动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