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科技“新苗”壮,五“谷”争丰登( 二 )

滨海新区:科技“新苗”壮,五“谷”争丰登
文章图片

辛勤耕种忙
雪后渤龙湖的夜晚一片静谧 , 抬眼望去 , 熄灯最晚的往往是一间间实验室 。
立冬这天 , 38岁的天津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李薇一整天都在忙微生物检测平台设备的调试 。 作为细胞治疗产品生产链上的“质量标准裁判员” , 她和同事每天要检测十几份细胞样品 。
如果说 , 像李薇这样的科研人员是创新的“育种师” , 那种子要想茁壮成长 , 还需要政府提供的“阳光、雨露、土壤” 。
促进创新的政策便是“阳光” 。 今年上半年 , 作为细胞谷最新入驻企业的天九再生医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还在为享受不到仅20分钟车程外的自贸区政策而发愁 。 今年8月 , 联动创新区横空出世 。 天津自贸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周敏华说 , 通过与滨海高新区建立联动创新区 , 自贸区优惠政策覆盖更多高科技企业 。
“公司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 , 仅创新离不开的研发型设备进口一项 , 企业每年就省下2000多万元 。 ”天九再生医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葛啸虎高兴坏了 。
真金白银是“雨露” 。 近年来 , 滨海新区成立了津联海河基金、泰达引导基金、滨海基金等十几只基金 , 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
2019年 , 津联海河基金投资细胞谷企业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7800多万港元 , 助力其各种疫苗的研发 。 今年4月 , 康希诺新冠疫苗天津生产基地产品下线 , 成为国内目前获批上市唯一采用单针免疫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
良好的政务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土壤” 。 为了让政府部门变成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 2019年起 , 滨海新区开始在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五大功能区推行法定机构改革 , 取消行政事业编制 , 政府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 , 让政府的工作节奏跟上企业创新的节拍 。
“今年 , 我们依据考核调整了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 , 让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 , 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挪 , 一切为创新服务 。 ”滨海高新区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夏青林说 。
滨海新区:科技“新苗”壮,五“谷”争丰登
文章图片

【滨海新区:科技“新苗”壮,五“谷”争丰登】五“谷”始“吐穗”
埋下一粒种 , 多久能开花?玫瑰需要几十天 , 芍药开花得几年 , 一个产业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 。
“好花不怕开得晚 。 ”夏青林说 , “认准高质量发展之路 , 就要有战略定力 , 久久为功 。 ”
如今 , “绿谷”成了嵌入城市的田园风光 , 科技“谷”也开始“吐穗” 。
——创新之“穗” 。
9月底 , 生物制造谷出了个大新闻 。 学术期刊《科学》刊载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
11月初 , 天津药物研究院传来喜报 , 一项中药创新研发技术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高科技企业加持下 , 滨海新区有效专利突破7万件 , 万人专利拥有量达到35.9件 ,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产品之“穗” 。
在天上 , 不久前升空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 以及北斗、探月等工程 , 以麒麟操作系统作为信息“底座”;
在地上 , 全国30多个城市100余条轨道交通路线由“北方声谷”企业研发的综合通信系统传递信息;
在海里 , 信创谷物联网技术精准定位万里之外的集装箱 , 干湿度、物品状况等尽在掌握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