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重塑着媒体业态 , 也催生着传媒产业的深度变革 。 高扬技术驱动旗帜的网络媒体强势出击 , 屡屡抢占平台和流量高地 。 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 , 一向以内容生产、价值引领为己任的传统媒体 , 既要守住阵地 , 更要拓展生存空间 , 但在急风骤雨式的业态变革时代 , 传媒产业该如何转型实现“凤凰涅槃”?怎样平衡追求流量与传播正能量之间的关系?新业态下又如何驾驭好内容和技术的双轮驱动?参加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各方嘉宾与业界专家们 , 就此展开激烈的观点碰撞 , 也试图给出各自的思考和对策 。
网络世界 , 传媒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驳杂 , 主线不外乎两条 。 一是靠技术驱动的媒体平台和五光十色的自媒体等 , 其凭借着技术创新优势 , 以触角多、反应快、生动灵活以及海量复制传播 , 彻底打破媒体的疆界 。 但作为业界的“后来人” , 在内容上施行“拿来主义” , 以及“全民采访人员”的素质制约和把关人缺失等 , 也常令其陷入“失信” , 甚或“传谣”的被动 。 二是经历了无数代人传承的传统媒体 , 他们在观念传播、价值创造等方面占据优势 , 但在各种新技术、新传播平台面前 , 传统媒体人又成了“新面孔” , 在介入新业态时 , 某些传统媒体便颇显踌躇 。
显然 , 互联网揭开了传媒史的新篇章 , 也让传统媒体面临新技术门槛的闯关考验 。 技术对数字社会的传媒业来说 , 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 而是事关生死之关键 。 当然 , 对于两者来说 , 融合无疑是双向的 。 新媒体若无高品质的传播内容势必跛脚 , 同样 , 传统媒体若不能尽快在新技术环境中开疆拓土 , 立稳脚跟并打出一片新天地 , 不仅可能失去广泛的读者 , 甚至会失去未来 。
可喜的是 , 面对传播技术的变革考验 , 主流媒体人没有畏惧 , 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大胆探索与尝试 。 羊城晚报正是这样的范例 。 作为全国晚报界的翘楚 , 几十年来 , 羊城晚报努力探索办百姓喜闻乐见的民生报、文化报 , 在新闻报道和内容生产上不懈地追求精品 , 深受民众喜爱 。 在新业态推动下 , 报社大胆整合资源 , 优化采编架构 , 强化移动传播链建设 , 重点推进短视频、核心平台、头部商业平台等三大移动传播矩阵的构建 ,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立体移动传播体系 。 目前 , 以羊城派、羊城晚报两大官方抖音号为龙头的短视频平台传播矩阵 , 总粉丝量2800万+ 。 其中 , 羊城派抖音号今年一月总粉丝量突破一千万 , 成为广东首个粉丝量破千万的媒体类抖音号 。 仅今年上半年 , 矩阵总播放量就逾250亿 , 产生了30多条播放量1亿+的爆款作品 。
在产业推进方面 ,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依托“报业+产业”双轮驱动战略 , 在全国晚报界率先创办创意产业园 , 重点培育孵化互联网音乐、直播、动漫游戏等多个大型产业链 , 创建电子商务、在线教育、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型应用模式 , 使现代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 羊城创意产业园现已成为汇聚130多家文化创意、数字经济企业 , 年产值超300亿元的数字经济集聚区 , 并成功培育出9家上市公司 。 一批批顶尖互联网企业加盟党报园区 , 与媒体相互融合、共同成长 , 羊城晚报也通过这些第三方或头部平台的粉丝量、传播量 , 把党的声音、正能量报道传得更远更响 , 更深入人心 。
【“双轮驱动”催促传媒产业变革腾飞】互联网不仅打破了产业之间的界限 , 也让媒体和其他产业之间实现高度融合 , 形成新型的产业生态系统 。 在此语境下 ,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无鸿沟不可逾越 , 传统媒体要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 , 热情拥抱新技术传播平台 , 新媒体也同样要打破思维定式 , 不断寻求技术与内容创新的平衡点 。 双轮驱动、双向融合 , 这是趋势所向 , 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