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明星片酬排行榜 流量明星片酬排行榜( 三 )


2016年 , 因为华谊的《我不是潘金莲》在万达影院的排片低 , 冯小刚和王思聪就上演了一场隔空对战 。当时万达否认是刻意针对华谊 , 表示《潘金莲》排片少是因为上座率低 。
相比影院 , 影视公司更为隐秘的主导权是通过票务平台实现的——光线是猫眼第一大股东 , 阿里影业控制着淘票票 。通过前期的高额票补 , 票务平台只用了三四年时间就培养起大众从线上购票的习惯 。
即便是疫情逆势扩张后 , 第一大院线万达今年市场占有率才刚突破20% 。而全国所有电影票 , 通过线上出票的超过九成 , 绝大部分被两大票务平台瓜分 。
掌控线上流量入口后 , 两大票务平台可以对自己参与的投资影片予以宣传资源、票补优惠的倾斜 , 如今国产大片的出品方阵容里 , 猫眼、淘票票至少会有一家 。
片方和院线的话语权显著弱化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就指出 , 中国影视上游制作方和下游影院高度分散 , 票务端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
博纳掌门人于冬今年上影节期间甚至公开抱怨 , 票务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太高了 , “比国家的电影专资还收得多” 。
在电影圈抢不到有利地形 , 更多资本涌向了回报更安全的生意:网剧 。和电影不同 , 网剧的制作方只需要保证拿下播出平台 , 即使剧还没开播 , 就能提前预判项目回收 。
不过 , 由于并未脱离按集卖剧的模式 , 注水剧成为常态 , 直接影响视频平台的广告和会员收益 。于是过去几年 , 平台介入更深了 。
一个方向是定制剧 。平台直接根据自己的评级给成本 , 但对作品的题材、剧本、主创、主演配角人选全部都有要求 , 制作公司变成接单干活的承制方 。虽然也能赚钱 , 但少了靠注水抬价的空间 。
另一大方向是积极强化艺人经纪业务 。被平台压价的制作方 , 被抠图剧坑过的平台都意识到 , 如果自己控制演员的经纪约 , 尤其是提前签下尚未大红的新人 , 更容易控制成本 。因此无论是华策、慈文、欢瑞等老牌电视剧公司 , 还是三大平台 , 旗下都有艺人经纪业务 。
反过来 , 头部艺人的经纪公司也在想尽办法办法介入影视项目投资 。比如杨幂、迪丽热巴的嘉行传媒 , 就是《暴风眼》、《三生三世枕上书》等剧的投资方 。
利益分割的理想状态下 , 经纪公司应该提高成本 , 制作公司应该降低成本 。但用汪海林的话说 , “由于他们是同一家 , 如果老板让经纪公司把艺人价格做高 , 那么艺人的价格就是可控的 , 回报也是稳定的 。一旦可控 , 就能完成高利润 , 财务流水就会很好看 , 所以影视公司特别热衷于签艺人、签经纪公司 。艺人只要上戏 , 他们就会有回报 , 而项目回报相对是不可控的 。”
制作方、播出方、艺人之间的关系 , 从来没有像当下的中国娱乐圈这样复杂 , 明星片酬如气球般膨胀 , 当中有多少是成本和片酬 , 又有多少是左手倒右手 , 外人根本无法判断 。
为了项目回收 , 年轻明星的粉丝也被发动起来 , 在全网各大平台控评、刷分 。现在随便一部网剧、综艺 , 哪怕主演还是十八线 , 都会获得粉丝全方位控评的待遇 。很多剧播完几个月 , 豆瓣依旧不敢开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