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小行星撞地球?人类首次发射航天器主动撞向“双形态”小行星

如何防止小行星撞地球?人类首次发射航天器主动撞向“双形态”小行星
文章图片

任务航天器
主体约1米见方 , 两侧各有一个展开后长约8.5米的太阳能板 , 发射时重约610千克
目标小行星
直径约160米的小行星Dimorphos(“双形态”) , 该星正围绕直径约780米的小行星Didymos(“双胞胎”)旋转 , 是它的小卫星
撞击时间
2022年秋季 , “双胞胎”小行星系统距离地球最近(1100万千米)的时候 , 以每秒约6.6千米的速度撞击Dimorphos , 以改变其运动轨迹
近日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使用SpaceX猎鹰9号火箭 , 从加州范登堡航天发射场发射了一艘航天器升空 , 以便通过撞击测试保护地球规避其他天体的技术 。
英国《卫报》称 , 这项任务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 , 旨在测试一种行星防御系统 , 以帮助人类避免遭遇恐龙的厄运 。 这将是人类首次试图干预太阳系的引力互动 , 通过真实数据了解应该如何让一颗可能引发“世界末日”的小行星远离地球 。
任务:
首次实测如何防范近地天体撞击
地球不断遭到星际碎片的撞击 , 但这些碎片通常早在落地之前就分裂或者烧毁了 。 不过 , 偶尔会有一个足以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家伙落到地面上 。 有人认为 , 大约6600万年前就发生过这样一次撞击 , 终结了恐龙时代 , 导致大量尘埃和碎片飞溅到上层大气 , 挡住了阳光 , 令食物链崩溃 。 有朝一日 , 某种类似的大家伙也可能终止人类时代——除非我们想办法改变它的飞行方向 。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 ,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交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负责 , 将首次测试这种驱离小行星的策略是否切合实际:测试航天器能否自主航行到目标小行星附近并刻意撞上去 , 同时观测小行星偏离原轨道的程度 。 简单来说 , 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任务 , 用以证明利用撞击策略预防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行性 。
英国国家近地天体信息中心主任杰伊·泰特说:“这是迈向实际测试如何防范近地天体撞击的第一步 。 如果能够奏效 , 将是一个重大事件 , 因为这证明我们拥有保护自身的技术能力 。 ”
目标:
2022年撞击“双胞胎”小行星系统
DART任务航天器相对较小 , 主体约1米见方 , 两侧各有一个完全展开后长约8.5米的太阳能板 , 发射时重约610千克 。 DART任务航天器搭载了约50千克重、用于航天器制动和姿态控制的肼类推进剂 , 以及约60千克用于操作离子推进技术验证机的氙 。
据报道 , 航天器将飞向直径约160米的小行星Dimorphos(“双形态”) , 该星正围绕比自己更大的直径约780米的小行星Didymos(“双胞胎”)旋转 , 它们合称“双胞胎”小行星系统 。 Dimorphos目前并未对地球构成威胁 , 且DART任务航天器与之撞击后也不会对地球构成新的威胁 , 因此是理想的小行星防御测试目标 。
美国宇航局称 , 任务目标是有意撞击Dimorphos , 以改变小行星在太空中的运动 。 这次碰撞将由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一颗立方卫星LICIACube记录 。
美媒称 , 现在是执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的“最佳时机” 。 2022年9月 , Didymos和Dimorphos预计将相对接近地球 , 处于6835083英里(1100万千米)之内的位置 。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协调主管查沃特(Nancy Chabot)介绍说 , 航天器与火箭分离后 , 将飞行近一年 。 定于2022年秋季 , 即“双胞胎”小行星系统距离地球最近(1100万千米)的时候 , 以每秒约6.6千米的速度撞击Dimorphos , 以改变其运动轨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