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也与人们对未来畅想的“情怀”有关 。 近年来 , 面对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 , 越来越多科技主题的文艺作品开始畅想通过“元宇宙”式的未来数字社会改善现实世界 。 人们希望元宇宙建立真正的“地球村” , 为普通民众提供分享数字创意红利的新空间 , 最终推动社会关系形态的演进 。
业界和政府的不同视角
业界和政府对于元宇宙的看法基于不同的维度和逻辑 。
业界将元宇宙视为新增长点和下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竞争领域 , 一些企业认为元宇宙开发过程将引发全球科技产业的新一轮洗牌 。 一旦该业态成为未来数字生态的主流模式 , 未能及时入局的企业或创新群体将面临被淘汰或者受制于人的局面 。
2021年11月 , 英伟达、Roblox等四家知名科技巨头高管围绕“元宇宙愿景”举行大型讨论会 。 与会者鲜少谈论“竞争” , 共识性地认为元宇宙将具有极大体量 , 需要采取合作并“花费很长时间去构建” 。 而这 , 也体现出了业界对于元宇宙的“拓荒心理” 。 业界各大巨头一方面专注于元宇宙某一个或某几个底层技术领域 , 力图成为该领域的研发领头羊并领导秩序制定 , 同时也深知面对巨大的产业体量 , “独吞”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 所以寻求全球的其他创作者互联互通 , 真正实现平台打通、技术融通、数据互通、标准一致 。
以改名表达入局决心的Meta和英伟达是布局元宇宙最为坚决的科技巨头 。 Meta旗下的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Messenger在第三季度平均月度活跃用户人数达到29.1亿人 , 在“用户”这一最重要数据资源上占有极大优势 。 作为Meta旗下一个部门的现实实验室将成为该公司开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终端、构建虚拟现实平台的主要依托 。
英伟达以“芯”为本 , 着力搭建元宇宙的硬件平台 。 2021年度GTC大会上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公布了一系列最新AI技术和产品 , 并推出承载着其“元宇宙”愿景的全新虚拟化身平台OmniverseAvatar 。 该平台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创建和孵化平台 , 提供给广大数字创意公司使用 。 英伟达不仅正在利用芯片技术帮助渲染元宇宙世界 , 也在推动通用场景描述标准(USD)的制定 , 以统一虚拟世界的物理规则 , 实现元宇宙相关设备和软件的兼容 。
各国政府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概念 。 由于元宇宙的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变数 , 是否追求这一产业的潜在商业利益并非政府优先考虑的范畴 。 政府认为一旦元宇宙成为未来数字生态的主流模式 , 可能会产生新的国际分工体系 , 而缺乏相应筹码和竞争力的国家将处于不利局面 , 在这一新体系中被边缘化 。
对于此类前沿业态 , 政府需要平衡“发展”与“安全” , 既不落战略先机 , 又规避安全隐患 。 因而他们在考量元宇宙对本国国内政治、社会领域的潜在风险基础上 , 更关注元宇宙对国家间竞争产生的战略影响 。
美国政府对于元宇宙仍处于观望状态 , 尚未提出明确的元宇宙建设纲要性文件和官方表态 , 其对于元宇宙的“求稳心态”与“政治眼光”更加浓重 , 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及产业巨头垄断风险的警惕暂时占据上风 。
10月 , 美国两党参议员提出《政府对人工智能数据的所有权和监督法案》 , 要求对联邦人工智能系统所涉及的数据特别是面部识别数据进行监管 , 并要求联邦政府建立人工智能工作组 , 以确保政府承包商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所收集的生物识别数据 。 这一新规体现出美国国会对于基于数据与身份识别的数字化渗透持谨慎态度 , 元宇宙同样基于类似技术理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