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居乐:秉承“同理心”理念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二 )
除了大力支持国内教育以外 , 雅居乐对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普及也不遗余力 。 早在2008年 , 雅居乐便在“国务院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旗下设立了“雅居乐中华文化传承基金” , 先后捐款人民币8000万元用于海外华文教育 , 改善了包括印尼、泰国、英国和德国等在内71个国家的100所华文学校的硬件设施 , 提升了数千名海外华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
在扶贫济困方面 , 陈卓林认为 , 扶贫是一种责任 , 也是一种使命 。 雅居乐始终坚守“同理心”理念 , 从贫困人群的角度出发 , 将心比心地考虑他们的需求 , 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 , 雅居乐心系灾区人民 , 共向灾区捐赠人民币1.56亿元 , 援建学校16所 , 是汶川震后捐款最多的地产企业 。 2012年 , 雅居乐捐款人民币8500万元用于支持广东落后地区的扶贫工作 。 2013年 , 雅居乐向中山市慈善总会捐款3000万元 , 资助三乡镇振华路改造工程 , 提升镇内道路通行力 , 完善交通环境 。 2018年 , 为了响应中央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 , 雅居乐又拨付专项资金 , 启动了产业扶贫计划 , 向云南、海南等地捐建及捐资人民币1.6亿元 , 支持当地基建、医疗及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 。
此外 , 自2010年开始 , 雅居乐连续10年赞助港澳地区“饥馑三十”活动 , 员工们亲身体验世界上约4亿人在面对因战祸、贫穷或气候变化而成为饥民、难民时的感受 , 呼吁社会增加对他们的关注 。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 , 雅居乐同样不遗余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2019年 , 雅居乐签署由商界环保协会发起的“低碳约章” , 将依循《巴黎协定》制定渐进式的减碳目标 , 协力应对气候变化 。 相关人士认为 , 这些公益行为具有“杠杆效益” , 会在后续的链条中撬动更多的社会效益 。 并且 , 雅居乐已经连续7年参与由香港环保团体“绿领行动”发起的“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动” , 连续两年停止印制新利是封 , 并成为“星级环保利是封约章”的唯一成员 , 冀望进一步鼓励社会减少耗用纸张 , 以善用资源 。
雅乐居捐资助学现场
“一生乐活”:“同理心”的文化土壤
8月5日 , 以“把握新时代文化脉搏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全国企业文化年会(2019)在北京召开 , 公布并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和获奖企业 。 在一等奖的获奖之列 , 雅居乐“提升员工幸福感为主线的乐活文化”获得广泛关注 , 成功摘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 这也是雅居乐首次获得国家级企业文化建设荣誉 。
事实上 , “同理心”不仅是雅居乐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 , 也是雅居乐“一生乐活”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 。
成立至今 , 雅居乐将心比心地平等对待并尊重每一位员工 ,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 将文化种子播撒在每一位雅居乐人心中 , 成为构筑长青基业的文化力量 , 也成为浇灌“同理心”理念、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厚文化土壤 。
一家企业的文化 , 往往与创始人的理念息息相关 。 陈卓林有一个著名的“三分人生论”:人生的三分之一给工作 , 三分之一给家人和自己 , 三分之一用在回馈社会上 。 但他同时说 , 这个三分人生论只适合于他自己 , 他说雅居乐同事们的三分人生论应该是三分之一献给家人 , 三分之一留给自己 , 剩下的三分之一给雅居乐 。
不难看出 , 两个三分之一的不同之处就是雅居乐企业文化精髓的最佳体现 。 设身处地地以一个员工的身份去想 , 这才是将心比心的平等与尊重 。
为将快乐的文化理念落到实处 , 雅居乐创造性地打造了“乐家”“乐动”“乐创”等文化品牌 。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 , 体现公司对员工的温暖和关怀 , 激发员工为组织贡献力量 。 据最新满意度调查显示 , 2018年 , 在企业文化方面 , 员工满意度提升了10%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