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酒体,“金盖”背后江小白的变与不变( 二 )



第三代酒体,“金盖”背后江小白的变与不变

文章图片
江小白最初的酒体属于典型的“南派清香”白酒,风格上清香纯正、口感爽净、一清到底。经过改良后,第二代酒体纯净顺口、绵甜协调,不夺菜味,特别适合佐餐、混饮等场景。
凭借着新酒体对各种饮用场景的灵活适应性,两年之后的2018年,江小白就已进入全国80%以上的市场,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代酒体,“金盖”背后江小白的变与不变】2020年,疫情来袭给了江小白强化内在生长、提升内功的机会,其酿造工艺在这一年正式升级到了第三代“本味酿造法”。
相比于之前的“单纯酿造法”,“本味酿造法”在立足本源、本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化繁为简、“简到极致”,酒体更加醇和协调。同时,凭借着6万吨的陈年老酒储备,新的酿造技术保证了每一杯江小白“基酒即老酒”的优秀基因。

第三代酒体,“金盖”背后江小白的变与不变

文章图片
酒体的不断进化,来自于对技术的不断投入。从2014年至今,江小白历经多轮融资,而这些资金几乎全部用在了全产业链建设、产能和老酒的储备上。
目前,江记酒庄已经累计投资近30亿,拥有6个纯粮酿造车间,年产能6万吨,老酒储备6万吨,并且拥有4位白酒国家级评委、9位国家高级酿酒师、9位国家高级品酒师,人才配备堪比许多一线酒企团队。

第三代酒体,“金盖”背后江小白的变与不变

文章图片
2016年,江小白斥巨资保护性收购了拥有百年历史的驴溪酒厂。这家始建于1906年的老字号酒厂,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是公认的“正宗巴渝老味”。现任江记酒庄技术总工邵家艳,正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在非遗技艺的基础上,江小白传承衍生,老酒新做,优化升级了独特的“纯味清香”白酒。其旗下高端品牌、第三代酒体的代表作之一“三五挚友”也在2021年8月的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上斩获双金奖,以及最佳清香奖。
从一瓶小酒到百元好酒,再到如今的百元名酒,江小白十年崛起之路的背后,是这家企业不断革新的朝气与持续技术投入带来的底气。而除了对酒体技术本身的改进,支撑江小白产品和品牌不断进化的,还有其对全产业链的持续深耕。
本粮本味“十年一杯”背后的坚持与超越在“金盖”正式发布的两天前,陶石泉在自家的高粱地里,顶着36度的高温,从下午2点一直到凌晨2点半,直播超过12个小时,没有花哨的动作,仅仅是埋头给这十年来支持江小白的用户写信。

第三代酒体,“金盖”背后江小白的变与不变

文章图片
这片高粱地当天迎来了今年最后一次收割,他希望在收割前,让用户看看这片占地万亩、现已播种6000亩的高粱地。

第三代酒体,“金盖”背后江小白的变与不变

文章图片
江小白农庄始建于2015年,当时,江小白刚刚开始布局全国化。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内部,包括地方政府,也不相信我们真的能把一个现代化的农场给干起来,”陶石泉曾感慨,“我没指望两年三年我们就干了一个好农场,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定能干出一个好东西。”
短短六年过去,农场为江小白在原料育种方面提供了实质性的突破,如今第三代酒体所用的红皮糯高粱,就产自这片农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