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毒株” , 是因为在它的刺突蛋白上发现了32处突变 。 这个突变数量是“前所未有的”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主任尼尔·弗格森这样说 。 新型变异毒株到底有多危险 与之相比 , 席卷全球的德尔塔仅有16处突变 。 在所有突变中 , 位于受体结合区域(RBD)的突变最关键 , 这是病毒进入人类宿主细胞的“通道” , 而Omicron在该区域至少拥有10处突变 , 德尔塔只有两处 , 贝塔有三处 , Omicron是德尔塔的5倍 。但金冬雁指出 , 突变的数量多 , 并不意味病毒的传播能力或免疫逃逸能力就更强 。 在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中 , 目前已经发现了接近3万个突变 , “3万多个里面变32个 , 只是1%左右” , 而且刺突蛋白本身包含1200个左右的氨基酸 , “变了30多个也是一个小数 。 ” 与数量相比 , 更关键的在于 , 究竟是哪些位点发生了变异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 , 起码发现了上百种变异株 , 但只有一个德尔塔能留下来 , 在过去 , 贝塔和伽马变异株也被证明有比较强的免疫逃逸特性 , 但它们在和德尔塔的传播比赛中还是落败了 , 最后无声无息就消失了 。 ”金冬雁解释 。他还表示 , 只有等到该毒株传播到一定规模时 , 才能更好地判断 , 目前它的传播规模还很小 , 主要限于南非 。“现在还不需要拉警报 , 目前不要恐慌 。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强调 。 他指出 , 要相信科学 , 静观其变 , 最重要的是加强监测 , 后续主要关注新变种三个特征的演变: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 (中国新闻周刊;贝塔)
文章图片
【变异株Omicron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