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东西南北代表什么 成都北边风水( 四 )


成都平原担任战略大后来角色,全国的富商大贾、大宗的蜀锦、布匹、粮食、茶叶、药材等物质源源不断走岷江-长江航线转运东南,或北出剑门而达西北地区,成都平原上都江堰干支渠几乎都是通航水道,这一状况保持20世纪50年代才结束 。
成都平原通航水道

风水东西南北代表什么 成都北边风水

文章插图
为适应当时大宗贸易的需要,公元1023年天圣六年成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本地发行和流通 。

风水东西南北代表什么 成都北边风水

文章插图
增开御河,内航通道 ? 开御河
Opening Yuhe, inland navigation channel
【公元1385年,天运:四运 (四绿文曲巽木)】朱元璋诏令“筑成都新城”
明洪武十八年,四川府遵照朝廷诏令为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兴建蜀王府,王府位于前后蜀皇宫旧址中心,填摩诃池的大部分为基址 。
宫苑东为今顺城街一线,
西至东城根街,
南边最远抵达红照壁一带,
北边以羊市街,
西玉龙街为界,
占地约570亩,
老百姓称为“皇城“
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 。
明清成都城形制及城市水系示意图

风水东西南北代表什么 成都北边风水

文章插图
南门为蜀王府正门和明代所有亲王府的正门一样,称“端礼门“,端礼门是一座高大的城楼,楼前有”御河“环绕整个皇城,御河的出入口都是暗渠,自金水河取水,尾水仍归入金水河 。
金水河明代为“禁河”是原西川节度使白敏(唐大中七年公元853年)所建,水源来自郫江上的曹波堰,后废弃 。明代修蜀王府,疏浚金水河,并使御河首位相连,承担了内城供水功能,明清时期,岷江船只可由府河入金水河,通航至城中心 。
明代后期金水河严重淤积,成为“仅仅如线”的涓涓细流 。

风水东西南北代表什么 成都北边风水

文章插图
内河淤积 ? 水道没落
Inland river siltation,The fall of the waterway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天运:四运 (四绿文曲巽木)】
四川巡抚谭纶主持金御二河修复工程 。
清成都府仍然以府河,摸底河、清水河为水源河,内城以金水河横贯东西市政水道 。金水河在城西引摸底河水,经满城在东水门(今东门大桥下游)入府河 。
清末明初成都城内水道逐渐淹没,后演变为城市排污和行洪河道 。1790年,贡院夷为平地建展览馆,金水河、御河也全部废弃,或填平或改建成为防空洞之类的地下建筑 。
明清时期,成都府的城市规模排名也只能在全国排名第九,已无往日辉煌 。

风水东西南北代表什么 成都北边风水

文章插图

风水东西南北代表什么 成都北边风水

文章插图
后记:
成都因这两条江而兴旺发达,当然也会因府南河的断流而没落 。1960至1970年代,府南河断流了,而成都在中国也由重点城市沦为二流城市,GDP排名也是一降再降 。从1994年开始,成都治理府南河的工程也提上了日程,市区的府南河出现了生机,河水清澈了,现在成都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
成都风水历史大局系列 | 水龙崛起后续文章中陆续为大家解密现代成都城市中水龙奥秘,欢迎持续关注 。
“现代府南河风水大解读”,
“八方汇水的未来成都水城是什么样?”,
“涴花溪公园片区是如何缔造西贵神话?”,
“成都竟然暗藏了几颗龙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