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说关就关 我们如何维权?律师:可起诉或报警( 二 )
10月25日 , 教育部召开全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会 , 要求彻底消除培训热的诱因 , 系统治理 , 统筹线上线下机构实现全面监管 , 不留死角 。 这意味着对K12培训机构的严监管态势将持续 。
提醒 对超长预收费可举报 机构跑路应司法维权
针对另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圈钱跑路的现象 , 北京市地平线律师事务所胡永平律师表示 , 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出现资金链断裂 , 很多是因为将学费挪作他用 , 甚至一些机构把预付费包装成理财产品 , 声称预交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利息 , 以利息来抵扣学费 。 不过 , 一旦“投资”失败 , 就会血本无归 。
胡永平律师说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8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 , “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 , 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 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向社会公示 , 不得在公示的项目和标准外收取其他费用 , 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培训对象摊派费用或者强行集资 。 ”因此 , 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校外培训课时 , 要避免跨年预交费 。 如果培训机构强制超长时间预交学费 , 家长可以向教育部门举报其违规行为 。
胡永平律师提醒家长:“报名课外培训要签合同 , 付费后一定要索取发票 。 ”如果不签合同 , 一旦出现纠纷 , 就可能因为没有证据而无法维护自身权益 。 另外 , 一些培训机构在合同上的机构名称跟在工商机构登记的公司名称不一致 , 而发票上通常显示的是真实的名称 , 索要发票有助于家长了解培训机构的真实身份 。
胡永平律师还表示 , 遇到教育培训机构跑路时 , 家长有两个法律救济途径:一是通过诉讼解决 。 家长可以依据合同法和双方签订的合同 , 向法院起诉 , 要求对方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二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 有些培训机构从一开始就是利用教育培训的幌子 , 通过收取学员的预付学费来吸收公众资金 , 并将其挪用于其他投资 , 其行为已经涉嫌非法集资或诈骗 。 对于这种情况 , 家长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 请求其立案查处 , 并追回损失 。 文/本报采访人员董振杰
相关新闻 前老板跑路 接盘侠还债
本报讯(采访人员 王浩雄 实习生 徐凤玉)近日 , 在北京房山法院执行局内 , 北京某教育机构法人李先生自掏腰包9.4万元 , 替前法人将学费退给23名家长 。
为了直接获取教育类公司经营资质 , 李先生此前通过中介公司直接收购了北京蓓思特教育有限公司 , 可让李先生没想到的是 , 这家看似清清白白的公司在其获取股权的几个月内竟然惹来20多起官司 , 均是由前任管理者收取了家长预付款而引发的 。
考虑到客观情况 , 房山法院执行局高华峰法官也对案件申请人进行了调解 , 每人都作出了数百元的让步 。 直至拿到钱 , 家长们才知道原来现在公司法人早已进行了变更 。
据了解 , 目前 , 李先生已经将公司更名 , 因中介公司未完成此前承诺及工作失误行为造成自己的损失 , 李先生将会与中介公司协商 , 也可能采取诉讼手段 , 尽可能挽回自己的损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