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被莫须有指责”的李嘉诚与地产和香港的那些事( 二 )
如果房价在一段时间内总是呈现暴涨的状态 , 那么就会驱使开发商去恶意增加公摊面积以增加销售利润 , 而购房者在大幅增加购房成本的同时反而降低了购房的性价比 。
白色的就是贴上的苯板保温层
建筑面积确定方法为什么一直被人所诟病?我就挑一个例子讲 , 那就是北方人买同样面积的房子永远比南方人的小 。 为什么呢?因为北方天冷 , 建筑物外围要有100mm的苯板保温层对房子保温 , 按照我国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这100mm厚的保温层也要被算作是建筑面积 。 你不要小觑了这区区10cm , 一个普通高层建筑每一层楼都要为此增加几平乃至二十几平的面积(看楼设计的复杂程度) , 这部分钱可都是按成千上万的楼价卖 , 但实际保温造价远低于建筑造价 , 所以将保温层算作是建筑面积根本不合理 。
3、开发商捂盘
老百姓有很多时候看不懂开发商在干什么 , 比如有的时候土地售价折算后远比现有市场楼价要高的多 , 为什么开发商还要买这么贵的地 , 他不赔钱吗?事实是只要房子一直涨 , 开发商真的不赔钱 , 他们可以拿着土地不开发一直等房价上来然后再盖房子 , 这在地产上叫做“捂盘” 。
这些招都是李嘉诚“长和系”的惯用伎俩 , 为什么香港有大量土地不开发让香港房价全世界一直稳居前三?就是因为有捂盘这个套路 , 长期逼迫房价维持在高位 , 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
八万五建屋计划疯狂收割香港房产
香港是怎么从事实上变成“李家城”的 , 我们还得从1997年的“八万五建屋计划”讲起 。 当年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提出了让“香港人居者有其屋”的计划 , 其内容包括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 , 在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 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 。
这项计划本来是一件利港利民的大好事 , 但有两件事严重影响了这个计划实施进程 。 第一件是香港与日本相似经济泡沫严重 , 很多人都去炒房让房价到了一个不合理的高位 。 除了炒房者之外 , 一些刚需的购房者和换房者为了买房子不得不背负大量贷款和抵押原有物业 , 到1997年最高峰时 , 平均每个香港人要将73%的收入用于还房贷 。
第二件事是以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为首的国际资本家围攻亚洲 , 引发金融危机 。
八万五计划本身对房价来说就是利空 , 而金融危机让房价更加雪上加霜 , 到2003年时香港房价跌入最低谷 , 比1997年最高点时下跌了70% 。 除了资本家和炒房者之外 , 刚需对房价快速下跌也非常生气和痛苦 , 因为房价虽然降下来了 , 但是身上背的贷款一点也没减少啊!由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导致收入降低 , 刚需者不得不考虑断供 , 一部分换房者更是欲哭无泪 , 不仅新房没住上 , 原来的房子作为抵押物也被银行给收走了 , 直接流落街头 。
而这个时候李嘉诚在干什么呢?当然是低价大肆收割地产啊!在港人遭难的时候 , 这位香港首富不是出来稳定市场救助百姓 , 而是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 , 毕竟李嘉诚一直是一个商人而且他从来也不把自己当作是个慈善家 , 但是香港的“几大家族”不辨黑白 , 不怨索罗斯的黑手 , 不怨自己的贪婪 , 却将责任归咎于董建华先生一心救港的建屋计划上 , 刻意挑起民众对立情绪 , 其心可诛!
扼杀数码港计划斩断香港发展未来
八万五建屋计划以遗憾收场 , 但香港还有另一个希望——数码港计划 。 在2004年的时候 , 内地的互联网企业还远没有成气候 , 阿里巴巴还在马云的公寓里奋斗 , 腾讯刚刚在香港上市qq方兴未艾 , 百度刚刚击退谷歌士气大振 , 百度贴吧刚刚上路 。 而在那个时候数码港已经将金融科技、智慧生活、数码娱乐及电子竞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网络安全定位六大发展目标 , 视野极为超前 。
如果数码港能够按照预期发展 , 那么今天崛起的就是香港而不是深圳 , 香港将成为中国硅谷和世界科技之都 。 但在2000年 , 在未经公开招标的情况下钢线湾临海优质地皮被免地价批予李泽楷(李嘉诚幼子)的盈科拓展 , 遭到了普遍抗议 , 而最终数码港也偏离了预期轨道 , 被李家做成了地产项目 , 数码港计划付诸东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