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如何提交证据

1、行政诉讼如何提交证据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 。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
2、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区别是什么一、案件性质不同 。
行政诉讼解决的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 。
二、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
行政诉讼由行政相对人 , 利害关系人提起,行政主体没有起诉权和反诉权;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有权提起,并互相有反诉权 。
三、举证责任不同 。
行政诉讼就具体行为是否合法由被告负举证责任;民事诉讼则“谁主张 , 谁举证” 。
四、是否使用调解不同 。
行政诉讼除行政赔偿诉讼以外不适用调解;民事诉讼中调解是一项基本原则 。
五、适用法律依据不同 。
行政诉讼以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为依据;民事诉讼以民法通则等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为依据 。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
3、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可以立案【行政诉讼如何提交证据】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应该立即立案 , 不能当场决定的,应收到起诉书七天内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