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钱学森为什么将VR译为“灵境”( 二 )


不过 , 虽然钱学森在30年前就预测到 ,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促进人机结合和人类社会进化的技术途径 , 并将其命名为“灵境” , 但那时他已超过80岁 , 早已退出了科研的一线 , 加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科学技术尚未发展到相关层次 , 因此 , 在钱学森的书信中较少有技术细节的探讨 , 而更是以一个思想家和战略家的身份 , 提出主张 , 旨在指引中国科学的未来方向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灵境”外 , 20世纪90年代初 , 钱学森对Cyberspace(赛博空间)也非常关注 。 据汪成为回忆:“1991年 , 我刚到钱学森老先生办公室工作不久 , 他就告诉我 , 你们这些研究信息的人应该重点关注和跟踪Cyberspace的内涵、发展 , 以及其战略意义 。 ”汪成为说 , “我感到十分内疚 , 因为至今尚未完成钱老在1991年时布置给我的任务 , 未能‘信、达、雅’地把Cyberspace译成中文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