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血管腔内机器人实现高精准化、安全操作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文章图片
陆清声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国产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 。长海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陈静 宋超)采访人员30日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获悉 , 该院血管外科主任陆清声团队成功自主研发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 , 其血管腔内微创手术机器人团队 , 成功为患者实施下肢动脉机器人支架成形术 , 这标志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血管腔内机器人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手术中 , 随着机器人机械臂自主运动 , 支架在血管腔内进行了精准释放 , 血管狭窄完全解除 。 此前 , 陆清声带领的血管腔内微创手术机器人团队在今年8月成功完成主动脉瘤机器人腔内修复术 。
“这套机器人系统真正实现了以高精准化操作来保证患者安全性 , 医护能够在无辐射的房间内进行治疗操作 , 提升了术者的手术安全 。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下肢动脉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下肢动脉学组组长包俊敏教授在全程指导整台手术后评价道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 海军军医大学院血管外科就完成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 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 陆清声团队发现 , 尽管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 但手术操作基本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 两大难题亟待解决 。 陆清声说 , 传统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操作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和“手感”来进行判断 , 难以满足治疗“标准化”和“精准化”的需求;同时 , 术者术中也可能受到放射性损伤 。
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出现 , 提供了新的思路 。 采访中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海外已上市的腔内手术机器人或者只能用定制的手术器械 , 费用昂贵;或者只能完成特定的部分手术操作 , 难以推广 。
针对这些难题 , 自2011年开始 , 陆清声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国产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 。 这套机器人系统不仅能够完成所有血管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 , 还适用于目前各型血管腔内治疗器材 。 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机器人所带来的精准化治疗 。
下肢动脉机器人支架成形术中 , 医生将数据进行精确匹配 , 造影明确定位后 , 在视觉反馈机制的保护下 , 机器人将血管腔内支架沿导丝准确输送至预定部位 , 机器人机械臂的自主运动之下 , 支架精准释放 。 术后造影显示 , 支架定位良好 , 血管狭窄完全解除 , 手术圆满成功 , 极大提升了手术效率和手术安全性 。
包俊敏教授表示:“接下来 , 在血管腔内介入机器人的基础之上辅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 , 将可以进一步优化诊疗过程 , 让更广大的患者从中获益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