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那些让家长省心的孩子,说来说去还是这个能力培养到位了( 三 )

  
培养内驱力的第一点,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值得,自己是被深深关注和爱着的 。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变得更好 。  
但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让孩子做一些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而过度控制,却低估了爱的力量,亲密感就这样一次一次被破坏了 。  
2、力量感  
人,都是害怕无力的,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本能就会逃避或放弃,有时还会为了掩饰这样的的无力感而表现出:我不介意,我只不过不想做,我就是这样的了 。  
这样的无力感积累多了,就容易变成习得性无助 。  
而这时候去逼迫孩子强大、自律,常常是最容易影响亲子关系,而且家长确实也容易因此陷入“孩子教不好”的担心焦虑怪圈 。  
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创造小事,让孩子体会成功 。也要做孩子的欣赏者,他们每次的“做到”,哪怕是我们以为的“小事”,都能主动喝彩 。  
3、控制感  
1岁孩子开始什么都说“不”、2岁开始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这些我们所谓的“叛逆”、“不听话”,其实就是他们在追求控制感 。  
所以我建议在安全的范围内,父母认清界限,多让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时候 。  
进食后总是喜欢抢你喂辅食的勺子,不妨就给她一把勺子让他承担自己吃饭的责任; 刚会走路后的总是喜欢去厨房卫生间捣乱,不妨让孩子参与到部分的家务中来; 2岁后的孩子每天要自己选衣服,也许搭配很难看,但不妨给予他自己做选择的责任 。  
亲密感、力量感、控制感,这个铁三角对应的就是被爱、被相信、被认可 。它们越稳固就越能形成正向循环,内驱力就越来越强了 。  
问  
激励孩子变更好,用什么样的激励方式比较好?  
1、奖励“心流”,保护热爱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喜好,我是非常珍惜孩子投入到热爱中那份可贵的专注力的 。  
每次小D可以自发地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情(哪怕只是玩耍),我都会去奖励她 。  
这么做就是让她明白,这样的“沉浸”体验是值得被肯定的 。小时候积累这样的体验越多,以后才能迁移到其他方面 。  
2、奖励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拿写字来说,对于刚刚开始握笔写字的她来说,端正写完一整页,这就是“万里长征” 。这时候为了鼓励她,我会和小D说  
写字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啊,所以做到才厉害 。我们今天开始坚持每天写一页,写完了,可以贴个贴纸,连续有了10个贴纸,就能奖励小D一个心愿 。因为可以坚持10天这么难的事,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低幼孩子形成习惯往往是最难的,很多时候习惯一旦建立了,其实抗拒就少很多了 。  
连续写了一星期后,其实对于写字就没那么抵触了 。10天后,我会按照约定给奖励 。  
但更加关键的是,在奖励时,我会指出她做的过程的闪光点,可以坚持,写得越来越好,速度也上去了,也没那么累了 。  
就让小D发现,虽然有奖励,但是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的,远远比奖励多得多,为下一步做准备 。  
3、外在奖励渐渐退出  
物质奖励可以成为“孩子暂时不愿意做某些重要的事”的助推器,是可以偶尔使用的 。  
但长期的物质奖励一定是会削弱内在动力,比如用钱给孩子坚持练琴、做家务,  
因此,当我们决定给予孩子奖励时,最重要树立的一个观念:暂时的物质激励是为了今后的不给 。  
讲清楚激励孩子的目的、激励正面行为重复发生(而不是收买),并逐渐引导孩子将外在动力转化成内在动力 。  
从我开始在公号写下第一篇育儿心得到现在近7年了,小D已经渐渐长大、向着越来越独立自主的路上走去,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肯定不能随时随地陪伴她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