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因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童年不断地自我暗示:我不配!( 二 )

  
文章图片  
亲子沟通是一门学问 , 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 伤害真的很大  
柔软的舌头有时候比锋利的刀更伤人 , 有没有一些话 , 使孩子和你渐行渐远?  
1、“我都是为你好!”  
此言一出 , 便是“以爱之名” , 行控制之实的万能钥匙 , 杀伤力太强大了!  
一部分孩子乖乖地成为“提线木偶” , 主动或被动阉割掉一部分自我 , 以父母的理想为自己的奋斗的目标 。 万一做达不到要求 , 便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 , 觉得自己配不上父母的爱 , 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因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童年不断地自我暗示:我不配!  
文章图片  
要么对父母的挑剔进行激烈地反抗 , 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 有些孩子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摆脱控制 , 比如离家出走 , 自暴自弃 。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因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童年不断地自我暗示:我不配!  
文章图片  
2、“只要你幸福 , 我怎样都可以”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先生在《情感暴力》中对写道:  
“只要你幸福 , 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 , 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让“我”幸福 , 希望孩子觉得能有“我”这样的父母何其幸运 。 表面上看并没有对孩子要求什么 , 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 。   
其实 , 父母自我牺牲式的代价和貌似没有期望的期望 , 孩子是能察觉到的 。 背负着父母“劳苦功高”的压力 , 孩子或者步履维艰地前行 , 或者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放下重担不再背负 。 父母之爱 , 就这样沦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羁绊 。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因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童年不断地自我暗示:我不配!  
文章图片  
3、冷漠粗暴、甚至辱骂  
《爸爸去哪儿》第六季中 , “小包总”杨烁凭一己之力 , 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他用最简短的带感情色彩的词语 , 用儿子下达指令:“快点”、“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啊”、“衣服拉好”、“包背好了”、“走路不会走吗”……  
节目拍摄在高原上 , 7岁的杨雨辰已经步履艰难气喘吁吁 , 可杨烁嫌孩子走路姿势不对 , 竟然让他原路返回 , 从头再走一遍 。   
如果孩子走在他的后面 , 也要被罚 。   
节目中 , 这个36岁的男人常常对着7岁的孩子 , 突然怒吼 , 面露狰狞 , 仿佛下一刻就要动手 。   
看到这一幕幕 , 我一个成年人都害怕了 。   
小雨辰和别人相处时的样子是温暖阳光的 , 而他面对爸爸时笑容逐渐凝固 , 眼睛里的星星消失不见 , 实名心疼!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因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童年不断地自我暗示:我不配!  
文章图片  
4、中国未成年人调查: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话  
有5句话名列榜首 , 这些都是普通家长日常容易脱口而出的话 , 可能很少人想过孩子的感受 。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因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童年不断地自我暗示:我不配!  
文章图片  
而另一些伤害性大 , 侮辱性极强的话也经常在大人们发泄情绪时被脱口而出: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  
“笨死了!干啥啥不行!”  
“看看人家 , 你再看看你”  
……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 , 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 , 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 , 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 , 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 , 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 ”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因被父母的打击支配的童年不断地自我暗示:我不配!  
文章图片  
多关注和认可孩子“做对的事” , 因为这些成功的经历和被接纳的记忆 , 会在未来成为孩子度过某些“艰难时刻”的底气和动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