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行业危与机:小鹏、理想事故频发 宣传模式和法律配套亟待完善( 三 )

  
国海证券研报称,汽车传感器是提升单车驾驶功能的核心硬件,其中车身感知传感器可实现对汽车自身信息的感知并做出决策、执行,环境感知传感器负责捕捉外界信息并提供给汽车计算机系统用于规划决策,是未来无人驾驶智能感知系统的基础,具体包括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  
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的功能,国内多家车企正在提升传感器数量和性能,比如研发4D毫米波雷达,推动激光雷达量产上车 。业内专家指出,传统的车用毫米波雷达均为缺乏高度信息的雷达,所以“置信度”低,远距离只能依赖图像传感器,最终因难以摆脱物理层的局限性而造成事故 。  
“你扔了14次的硬币,有8次正面朝上、6次背面朝上,你有多大的把握说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更大?这个把握就是置信度 。”业内专家这样解释自动驾驶“置信度”的概念 。  
随着4D毫米波雷达分辨率的提高和置信度的上升,车前方的信息会立刻反馈到车辆决策系统,车的整体安全性会大幅提升 。在国内造车新势力近期推出的新车型中,大部分都加入了新的激光雷达,比如蔚来ES7、理想L9、小鹏G9等 。  
吴钊表示,未来传统毫米波雷达的缺陷会逐渐被4D毫米波补上,但是在精度等方面,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有差距,所以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在未来会以互相冗余补充的方式并存 。  
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指出,伴随全面量产落地,激光雷达等将逐步形成千亿市场,有望成为未来3年电子行业增速最高的细分板块之一,行业公司将逐步进入业绩释放阶段 。禾赛科技、舜宇光学科技、炬光科技等产业链公司值得关注 。  
“截至目前,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8月11日表达了对自动驾驶赛道的看好 。雷军表示,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