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虎嗅 张雪被时间推着往前走的 , 除了我们自己 , 还有不能停下来的技术演进 , 而在众多的技术之中 , 通信又像一个优等生一样 , 以其稳定、特殊的演进周期 , 独树一帜 。
在通信行业一直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律 , 即“商用一代 , 研发一代” 。 也就是说 , 在2019年 , 业界就应该启动了相关的研究 。
因此 , 尽管我们刚刚习惯与5G共处 , 甚至还没有盼来它的“杀手级”应用 , 但在另一个时间表中 , 6G已经成了弦上之箭 , 蓄势待发 。
当前 , 根据学术界和产业界普遍预测 , 无论5G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 , 到2030年 , 6G都将在全球范围内投入应用 。 近期 , 随着各国在6G上布局和进展的加快 , 我们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
谁在定义6G
与其他技术相同 , 在研究初期 , 如何科学定义6G , 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最早公开提出6G概念的是英国电信集团(BT)首席网络架构师 Neil McRae , 他认为6G就是“5G+卫星网络” , 通过卫星让5G信号不需要基站就能实现全球覆盖 , 从而实现更加廉价且快捷的互联网连接 , 让全球的网络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
简言之 , 如果“5G”打通了平面世界中的“万物互联” , 那么“6G”即将打造立体世界的“万物智联” 。
不过 , 到现在为止 , 全球产业界仍就没有在6G定义上形成广泛共识 , 3GPP 6G技术预研与国际标准化预计2025年后启动 。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 6G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能达到5G的50倍 , 时延缩短到5G的十分之一 。
此外 , 通信行业普遍认为 , 在未来十年里 , 人类生活将会呈现智能设备广泛部署 , 这些智能设备能够以最少的人工干预进行最优决策 。 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 , 有专家指出 , 在目前几乎所有6G论文里都认为AI将会成为6G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从而形成“泛在智能” 。
在速率方面 , 6G可能支持巨大的数据速率——大约每秒1TB 。 尤其是在与AI一起部署时 , 预计它将在触摸控制、成像和位置感知等功能方面实现巨大改进 。
在应用场景方面 , 有研究指出 , 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 , 形成的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业务应用 。
值得一提的是 , 由于6G当前还处于早期设计阶段 , 目前任何人都不能完全确定6G在物理基础设施方面的要求 。 这意味着 , 对于需要如何重新配置设备以适应新技术 , 目前还不清楚 。 例如 , 6G可能允许使用高精度传感器进行对象跟踪 , 并实现更准确的视觉和语音识别 。
也一些专家表示 , 现有的手机以及未来几年从它们演变而来的手机可能不足以承载6G将提供的尖端功能 , 这可能会导致对手机的制造和使用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
不可忽视的是 , 6G时代还将增加意识空间 , 进一步拓展通信空间 , 通过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智能交互 , 重塑世界 。
突然热闹的6G
不难看出 ,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 6G带来的改变是不可想象的 。 同时 , 在西方国家在5G上失去领先优势后 , 6G也被他们看做再次重新赢回主动权的机会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各国争先出招 , 定规划、砸重金、搞联盟 , 动作不断 , 在近期 , 热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
11月16日 , 美国6G联盟“Next G Alliance”举行了首次会议 , 该联盟的目标直指推进“北美在5G演进路径和6G早期开发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