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培训都有什么标准( 五 )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目前英语师资中,有多大比例的教师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课标的要求?比如能看懂原版电影、能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英语教师能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我们没有详细的调研,很难下结论 。但根据平日培训听课的经验判断,情况不容乐观 。如果教师自身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够强,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退一步说,抛开素质、能力和交际运用,仅就教师最关心的应试来说,假使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有多少教师有把握能胜出也未可知 。总之,教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自身的学科根基不牢,水平不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空想和口号 。
(四)语言学理论修养的缺失
国内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素养普遍存在欠缺 。目前在岗英语教师队伍中,接受过较系统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训练的教师比例不大(桂诗春,2004) 。教师对语言学和语法教学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感性经验上,系统的理论思考相对缺乏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历史原因,语言学类课程开设面不宽,重视程度不高 。此外,中小学英语师资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非英语专业出身,这部分教师专修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机会就更小 。作为语言教师,相当比例的英语教师不清楚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不清楚书面语语法与口语语法的区别;不了解语法规则并不是“非对即错”的规定或条文;不知道离开具体的语义和语境,形式和结构就失去了功能依托 。作为语言教师,不少人对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发展进化、语言的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语言的社会功能、语用和跨文化交际等重要方面了解有限 。相当比例的在岗英语教师所掌握的英语语法体系,仍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的结构主义和规范语法范畴,对语法的认识局限于词的形态变化和组词成句的形式结构方面,而对结构形式与语境、语义、语用功能等侧面的密切关系没有应有的了解,对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语料库语言学、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词汇语法、语篇语法、构式语法等与语言教学关系十分密切的理论和思想,所知不多,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急需更新 。这种情况下,如果希望教师能在语法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当代外语教学的各种新方法,落实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桂诗春(2004)呼吁“必须用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来武装我国外语教师”,可以说切中了外语教学中许多问题的根源要害 。教学问题,说到底是教师问题,对英语教师来说,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是基础的学科素养之一(陈力, 苗青2007),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欠缺系统语言学训练的英语教师,十分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进行补修 。
(五)教学法知识和语法教学技能
教师的语法教学法知识和语法教学技能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操作环节上的保障,需要单独学习、训练 。前面四方面的基础素养是教学法素养和技能的基础,其中英语水平是基础的基础,其次是语言学的素养 。英语语言文化积累达不到一定水平,语言学的理论修养也很难真正有提高;没有一定的英语语文水平和基本的语言学素养,也就很难形成比较深刻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 。语法教学技能是建立在英语水平、语言学素养和正确的语言观基础之上的,没有前面的基础,单独强化训练语法教学技能,很难有理想的效果(Brow,2001) 。另外,教师语法教学技能的发展也不是靠观摩一两节语法公开课就能有效提高的,它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逐步训练提高,还需要有效的资源支持、自修学习和实践反思,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实践积累的过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