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逐步走向常态化应用( 二 )


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 , VR技术在多个领域实现普遍应用 , VR产业逐渐呈现出从创新应用到常态应用的趋势 。
教育领域 , 在江西南昌育新学校九龙湖新城分校 , 通过佩戴VR头显设备 , 老师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跟随嫦娥四号完成了从发射、升空、分离、绕月到着陆月球的全过程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
医疗领域 , 5G+VR远程医疗技术为手术室外的专家与主刀医生建立紧密联系 , 通过VR设备360度展现手术室内的全景画面 , 真实还原主刀医生视角 , 实现手术室内外专家实时沟通交流 。 目前 , 山东、甘肃、辽宁等地已有VR远程手术落地 。
在工业生产中 , VR技术不仅可在产品研发、装配、维修等环节显著提升仿真设计、制造测试、运营维护可视化程度 , 实现工业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和一体化;还可通过VR技术进行员工培训、远程支持以及虚拟演示设备的安装和维修 。
唐俊表示:“VR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泛 , 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上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 目前VR技术主要在游戏、教育、文娱、医疗等领域有较好发展 , 但其最具革命性的应用是VR远程办公和VR社交 。 随着VR技术进一步发展 , 在虚拟空间里开会、社交都将成为可能 , 这不仅给使用者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 也将进一步推动非接触经济发展 。 ”
有望加速起飞
——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推促产业基础平台建设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 , 2023年全球VR市场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日前表示 , VR产业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 在“十四五”期间有望进入加速起飞阶段 , 在更广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 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
南京维赛客CMO韦骞认为 , VR产业总体是一个螺旋式发展过程 , 随着近年来VR技术不断迭代 , VR产业已经渐渐被市场所接受 , 正在更多的领域应用落地 。
“虚拟现实不是为了割裂人与现实 , 而是按照场景把握出实入虚、实上加虚以及去虚归实的过程 , 因此混合现实或虚实融合 , 是虚拟现实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 在技术产品生态日臻成熟与非接触式经济需求的双轮驱动下 ,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将赋能产业不断催生新场景和新业态 。 ”百度有关负责人对本报采访人员表示 。
然而 , 在从创新应用变为常态化应用的路上 , 该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
据了解 , 目前中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日臻成熟 , 但整体来看仍存在核心技术薄弱、自主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行业应用标准等问题 , 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高品质体验和行业客户大规模数字化应用的需求 。
《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指出 , 目前中国VR产业存在行业应用种类繁杂、场景同质化相对严重等问题 。 同时 , 由于硬件设备的诸多局限性 , 行业专业性强、通用性差 , 使得行业内容开发费用十分巨大 。 生成VR内容的数据格式众多 , 不同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格式、标准、协议等兼容性差 , 影响体验效果等 。
【VR逐步走向常态化应用】针对这些问题 , 多位企业负责人建议 , 一方面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 推动以5G、VR、AR、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芯片等为代表的虚拟现实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突破 , 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夯实技术底座;另一方面 , 推促产业基础平台建设 , 加速建立以国家级虚拟现实产业孵化平台、领军科技企业服务平台为中心的创新生态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