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勾选机器 , 勾选编号地块 , 点击“打火” , 无人驾驶的拖拉机便立即从机库开出 , 缓缓驶向农田 。
【种田不下地 耕种管收全自动】直行、拐弯、掉头 , 驾驶座上空无一人的拖拉机牵引着旋耕机 , 准确地沿着田坎边 , 把田土翻犁了一遍 。 在犁好的地里 , 无人直播机则会自行播种秧苗……今后的收割、脱粒、装袋、运送都将是无人化机械操作 。
人们只需在田边等着 , 轻点手机或者电脑屏幕发出指令 。 这样的场景真实发生在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的“数字化无人农场”里 。 这里是四川省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 。
现场探访
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
节本增收效益显著
白色的建筑 , 外观和门窗都是六边形 , 远观如同太空舱 , 在平整宽阔的农田里格外醒目 , “智慧农场示范区”的展示牌凸显了安仁新华社区“无人农场”的特别之处 。
白色建筑是300亩示范区的机库 , 里面陈列着拖拉机、平地机、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装备 , 可以容纳农业生产全环节所用到的装备 , “无人农场机库的设计兼顾田间作业无人农机和植保无人机的工作特点 , 内部区域分为动力机具区、无动力机具区、控制室、储藏室、维修区等区块 , 外部为清洗区和转场区 , 特殊的屋顶材料能完全保证卫星信号强度 。 ”新华社区党委副书记曹云锋介绍道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300亩的示范区 , 只需要2-3名管理人员 , 在电脑或者手机平台进行智能控制 , 偶尔进行田间视察、设备维护和能源补给工作 , 就能让多种无人驾驶的智能农机设备自动进出库、下田和自主作业 ,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自动作业 。
“无人农场”种地的效益如何呢?曹云锋告诉采访人员 , 以播种为例 , 小麦播种机直线行驶横向误差小于2.5厘米 , 对行误差小于3厘米 , 与人工驾驶作业相比 , 提高了播种行直线度 , 行距更均匀 , 通风透气采光好 , 有利于作物生长 , 可提高作物产量2%-3% , 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5%-10% , 降低生产成本5%-10%;由于接行准确 , 可提高土地利用率0.5%-1%;由于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 , 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 节本增收效益显著 。
项目解读
多方联手打造
全流程无人化机械作业
据悉 , “华侨城南岸美村—智慧农场示范区”是四川省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 , 由西华大学、安仁华侨城、大邑县政府等多方全力打造建设 。
从农田选址调研 , 到与合作社沟通调整土地情况和田间改造 , 再到机库、无人化作业流程设计 , 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全程参与规划工作 , 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 “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 , 实现机器改造和路径规划设计 , 目前已完成旋耕作业和小麦播种 。 ”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霜介绍说 。
目前安仁无人农场的技术 , 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 。 据悉 , 罗锡文院士早在10年前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作业技术研究 , 罗锡文院士现受聘为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特聘院长 。 四川的首个“无人农场”就落地在大邑县 , 由西华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联手提供技术支持 。 “目前还有很多设备在调试中 , 根据耕作季节逐步推进应用 , 计划将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机械作业 , 对当地合作社人员的操机培训也在有序安排之中 。 ”王霜告诉采访人员 。
安仁华侨城该项目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 该项目是企业助力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行动 , 在安仁文旅融合发展的片区 , 引入科技农业项目 , 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智慧农业示范 , 落实四川省推动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有机融合 , 建设高质量现代农业园区的举措 。 “边研发 , 边试验 , 边推广 。 ”该负责人这样介绍安仁“无人农场”项目的下一步计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