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丨民办院校如何摘得国家大奖?( 二 )


大量优秀人才的持续加入 , 使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得以实施 , 高水平学术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 。
西京学院丨民办院校如何摘得国家大奖?
文章图片

双轮驱动 加快转化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 , 科研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李克轩博士认为:“科学研究是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平台 。 不断增强的科研能力 , 有利于民办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 , 能够培养具有前瞻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将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 ”
科研成果应围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 近年来 ,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 , 围绕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 , 把握“一带一路”及西部产业变革与技术革新的趋势 , 走学科—专业—学位点—平台一体化的建设路径 ,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重点学科加大投入 , 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 为促进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
立足应用研究 , 学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市场 , 建有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院士工作室1个以及华中数控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等校科研平台10个 , 有效提升学校在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实力和竞争力 , 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
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学校的省级重点科研平台 。 该中心在小型化、高产额、长寿命可控中子源关键技术的研发、标准刻度井群的设计与建造、中子测井仪器和中子检测设备开发等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并全部实现了产业化推广 , 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 ,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80% 。
西京学院何积丰院士工作室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全产业链的现代精准生态农业为抓手 , 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 提升陕西特色果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效应 , 实现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长远目标 。
西京学院坚持特色项目群和高价值专利包的“双轮驱动”转化策略 , 与行业重点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策划 , 直接服务于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 。 依托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 学校完成“混合动力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桥梁智能检测技术”“基于表情识别的人工智能重症监测技术”等24项科技成果技术转化 , 累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金额2000余万元 。
5年来 , 西京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 , 省部级及纵向科技项目285项 , 横向科技项目1698项 , 经费总额4.27亿元 , 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 , 获省部级科研奖26项、授权专利1301件 , 出版专著50余部等 。 据《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 , 学校科研竞争力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