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镜初创公司光粒科技获过亿元融资,瞄准消费级C端市场

AR眼镜初创公司光粒科技获过亿元融资,瞄准消费级C端市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采访人员|李馨婷
自2014年谷歌公开发售谷歌眼镜以来 , AR眼镜这种终端设备逐渐为人熟知 。 此后 , 微软、Magic Leap等公司陆续推出Hololens、Magic Leap 1等面向消费者的AR眼镜 , 其中Magic Leap为其产品制作了一则概念视频 , 呈现“体育馆内鲸鱼跃出水面”的效果 , 尤其受到关注 。
然而 , 后续消费者评价表明 , 以上几款知名度较高的AR眼镜 , 实际体验都差强人意 , 远远无法达到其概念视频所宣传的效果 。
国内也有不少企业进入AR行业 , 但至今尚未出现明星产品 。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打造消费级AR眼镜的公司 。 光粒公司2017年成立 , 起步于全息和微投技术 , 核心技术包括光学显示、光波导、光学材料、光场引擎等 , 至今已先后推出五代AR智能眼镜产品 , 并于今年9月发布一款AR智能泳镜 。
【AR眼镜初创公司光粒科技获过亿元融资,瞄准消费级C端市场】据光粒科技公开资料显示 , 在刚刚过去的11月 , 光粒完成了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 由A+1和A+2两阶段组成 , 其中A+2阶段为阿里巴巴天使投资人吴炯先生旗下的美元基金风和资本领投 , 松阳产业基金与原有股东常春藤资本跟投 。 老股东线性资本、祥峰投资继续大力支持 , 在不同阶段持续加码 。
光粒科技CEO张卓鹏认为 , AR眼镜的发展从未停滞 , 而是在突破缩小AR眼镜体积和重量的技术难关 。
张卓鹏表示 , AR眼镜研发的门槛比手机更高 , 因为AR眼镜需要架设在人的鼻梁上 , 在功能性之外还要轻巧便携 , 所以近几年AR公司都在持续研发将AR眼镜体积重量缩小的技术 , 只是大众比较难接触到相关信息 。
他乐观地判断 , 未来2到3年内 , 应该就会有满足消费者佩戴体验的成熟产品出现 。
AR眼镜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光学元件和显示元件 。 光学元件方面 , 目前主流AR厂商大多采用光波导技术 。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发布的《虚拟(增强)现实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介绍 , 相比传统Birdbath或自由曲面技术 , 光波导可以缩小AR眼镜的大小 , 使之更接近我们日常使用的眼镜 。
显示元件现有的几种技术是LCOS、DLP、OLEDoS、Micro-LED , 其中Micro-LED是业界期待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 苹果、Meta、谷歌、英特尔等行业巨头已投资相关技术初创公司 。 但Micro-LED目前仍在研发中 , 需要突破量产难关 。
光粒科技的光学元件采用的是光波导技术 。 今年8月 , 光粒发布了全息树脂光波导Holoresin? , 并于9月推出使用该技术的AR全息智能泳镜产品Holoswim? 。
资料显示 , 光波导技术分为阵列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 , 由于阵列光波导工艺复杂、量产成本高 , 目前AR领域大多选用衍射光波导技术 。 衍射光波导又有表面浮雕光栅波导和全息体光栅波导之分 , Holoresin?属于后者 。
根据《白皮书》所示 , 微软、Magic Leap等AR行业巨头的量产产品已经证实了表面浮雕光栅波导可行性 。 而全息体光栅技术 , 虽然理论上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 但由于材料和量产工艺的限制 , 并不是业内主流 。
光粒是少有的选择全息体光波导方案的公司 。 张卓鹏曾在接受VR/AR产业新媒体“VR陀螺”采访时解释 , 选择全息光波导是因为其光学效能比较高 , 且对材质要求较低 , 涂层和基底都使用树脂 。 而表面浮雕光栅则需要晶圆玻璃基底搭配纳米压印技术 , 对材质和技术要求都很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