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千帆”:腾讯的To B战场 | 企业X透镜( 二 )


我们也可以按照平台的价值属性分类 , 这是本文的重点 。 许多知名学者提出过不同的划分意见 , 但总体上都遵循了模块化的思想——模块是内部复杂封装的组件 , 平台是通用性强的模块 , 供其他模块调用 , 彼此之间通过标准化的接口相连 , 共同为最终用户创造价值 。 他们将平台分为产品平台(如吉利汽车的“浩瀚”架构)、供应链平台(如当年支持山寨手机泛滥的MTK组合芯片)和产业平台(作为产业基础设施 , 开放提供给广泛、差异化生态伙伴) , 产业平台又可以被分成创新平台与交易平台 , 交易平台又可以被分为多边交易平台、信息平台 。
交易平台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率的市场 。 平台提供的媒介服务促进了供需两侧的互动 , 供给侧伙伴向顾客分享、销售的基本上是完成品状态信息、产品或服务(如百度搜索、淘宝、携程、美团外卖) , 交易平台的价值主要是降低供应者和最终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搜索成本、匹配成本等交易费用 。
创新平台是创新商业生态系统的基石 。 平台企业与供给侧伙伴基于共同的技术架构、标准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比如安卓、Windows、Apollo等) , 创新平台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平台和伙伴的相互补充 , 以通用化的模块组件支持帮助伙伴降低开发成本、使用成本等非交易费用 , 共同促进最终产品功能的多样化和产品性能的提升 。
在两类平台的对比中 , 创新平台技术更复杂、市场不确定性更高 。 不仅如此 , 创新平台往往还需要多层、多平台的产业合作——典型如英特尔和微软的WINTEL结构就是多层多平台的创新合作 , 云服务中IaaS、PaaS、SaaS同样是多层、多平台结构 。 相比之下 , 交易平台在技术与合作结构上要简单的多 , 模式设计与快速的网络效应激发更被关注 。
媒体上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信息汗牛充栋 , 而创新平台的相关信息则少得多 。 其实 , 即便在学术圈 , 国内有关平台战略的研究也基本上是围绕交易平台展开的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以BAT为代表的交易平台确实枝繁叶茂 , 相比而言 , 手机和PC操作系统、产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等基础设施领域则逊色得多——百度、阿里等企业都做过操作系统的尝试 , 有的领域出师未捷(如10年前的手机操作系统) , 有的领域则仍在耕耘(如Apollo自动驾驶) , 华为的鸿蒙近年来备受关注 , 不过也还在成长中 , 与iOS、安卓距离明显 。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 , 中国在生产端的产业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 , 总体上并不强 。 在长期“重硬轻软”、“多定制开发劳务、少通用产品溢价”的产业环境中 , 姑且不论核心工业软件的羸弱 , 就算ERP、CRM等一般管理软件 , 企业服务软件市场也发育不良 , 相比价值以万亿计的To C消费互联网市场 , 整个To B软件行业显得尤为单薄 。 一般认为 , 在数字化走向深入的过程中 , 家大业大的平台企业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 不过 , 对长期习惯于To C交易平台业务的互联网企业来说 , To B是个劳神费力的新课题;而对应用软件行业来说 , 为了把市场空间打开 , 平台企业仅仅提供市场交易媒介服务是不够的 , “小SaaS”需要大平台起到更多的基础性推动作用 。
于是 , 千帆这个例子就非常值得说 。
SaaS行业与平台聚集
20年来 , SaaS化的软件服务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 Gartner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球SaaS市场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 。 中国SaaS行业起步较晚 , 在云与产业互联网建设热潮开启以来 , 也实现快速发展 , 近年来年均增速超过50% , 在疫情影响下 , 2020年市场规模已近30亿美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