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转移机制研究找到新方向( 二 )

  付卫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基础研究 , 在临床治疗方面 , 聚焦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 对胃肠道肿瘤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探索 , 尤其对胃肠道肿瘤的内部异质性开展了深入研究 。 乔杰院士团队与汤富酬教授团队长期合作 , 致力于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 , 探索人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与胚胎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 已在《细胞》《自然》等杂志发表系列文章 , 精确绘制了人类植入前胚胎和胎儿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转录组、DNA甲基化组图谱 , 以及胎儿消化道发育过程中的高精度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 为了解人类自身胚胎发育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 。 该研究结合前期消化道发育研究经验 , 利用创新性的单细胞三组学测序技术(scTrio-seq2) , 从基因组、甲基化组、转录组三个层面 , 全面解析了结直肠癌肿瘤内部异质性 , 并精确追踪了结直肠癌进展和转移过程中三个组学的动态变化和相互调控关系 。 在全面建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单细胞追踪体系基础上 , 深入研究了结直肠癌基因组、甲基化组及转录组之间的调控关系 , 在三组学层面揭示了结直肠癌转移的发生机制 , 从而为预测结直肠癌耐药性、指导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 , 以及开发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奠定了基础 。 (光明融媒体采访人员田雅婷通讯员仰东萍、周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